华尔街见闻
高盛顶级科技交易员Peter Callahan表示,关于近期AI相关股票的回调,多数投资者反馈表示只是一次战术性休整,而非类似2025年春季或2024年夏季的大幅回调。Callahan将此次回调归因于几个因素:AI股票的高估值、近期AI投资回报率和采用率的再度质疑、同时宏观环境对周期性股票更为有利。
高盛认为近期AI相关股票的显著回调,更多是市场的一次“战术性喘息”,而非预示着更大范围深度调整的开始。
8月25日,高盛顶级科技交易员Peter Callahan表示,关于近期AI相关股票的回调,多数投资者反馈表示只是一次战术性休整,而非类似2025年春季或2024年夏季的大幅回调。
本月至今,高盛盯住一篮子AI股票的表现已落后于标普500指数约400个基点。
Callahan将此次回调归因于几个因素:
- AI股票的高估值。
- 近期AI投资回报率和采用率的再度质疑。
- 同时宏观环境对周期性股票更为有利。
市场的目光正聚焦于本周英伟达的动态。与此同时,机构层面的资金流向显示出复杂图景:对冲基金正在增持科技巨头,而大型共同基金的低配趋势则在加剧。
机构仓位分化:对冲基金增持与共同基金低配
在AI概念股经历回调之际,机构投资者的策略分歧正日益显现。
对冲基金在二季度对科技七巨头的投资策略出现逆转。在过去两年大部分时间减持后,对冲基金开始重新增持这一板块,主要集中在英伟达、亚马逊、苹果和特斯拉。
数据显示,“科技七巨头”在对冲基金多头投资组合中的权重,已从第一季度的11.8%上升至第二季度的12.8%。英伟达是科技七巨头中的首选,Meta和谷歌则在对冲基金仓位中减少。
相比之下,大型共同基金对科技七巨头的低配程度持续扩大。截至三季度初,这些基金对科技七巨头的低配幅度达到819个基点,高于二季度初的723个基点。
这一策略在近几周科技股反弹的行情中,已转变为拖累基金业绩表现的因素。此外,在META、谷歌和亚马逊被纳入罗素1000价值指数后,价值型基金目前也对“科技七巨头”整体呈现轻微的低配状态。
“软件已死”论调遭质疑
对于市场上流传的“软件已死”的悲观看法,高盛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反驳。
该悲观论调主要认为,AI作为颠覆性力量将改变软件行业的定价模式,降低新进入者的门槛,最终压缩领先SaaS公司的利润空间。
然而,Peter Callahan特别提及了报告中的一个观点以示反驳。报告指出,历史经验表明,软件供应商有能力在其产品所释放的生产力收益中,捕获10%至20%的价值。
高盛的分析结论是,只要软件产品能够保持其差异化优势,应用软件的总体市场规模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而非萎缩。
这一长期视角暗示,当前由AI引发的行业担忧可能被过度夸大,优质软件公司的基本面依然稳固,其回调或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