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交易近500亿美元!中国创新药企与科学仪器的双向共振

小小MT4 来源:仪器信息网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导读:2025年中国创新药产业在政策支持与全球化布局下快速发展,头部药企如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等通过高研发投入和管线密集推进。科学仪器厂商如沃特世、安捷伦、赛默飞等通过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推动行业持续升级。

在政策持续加码与出海热潮的双重推动下,国家医保局于7月启动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明确将创新药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直接提振了行业信心。同时,资本市场亦热度不减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金额已高达484.48亿美元彰显全球化布局与国际合作的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药的崛起并非药企“单兵作战”,随着研发进入快车道,科学仪器正从“支撑者”转向“关键赋能者”。沃特世赛默飞安捷伦等厂商正加码布局创新药赛道,从分子发现到质量控制,再到工艺放大,为药企提供全流程技术支撑。药企依赖先进仪器保障研发效率与合规性,而仪器企业则通过持续迭代,推动分析、检测与生产环节的不断升级。

本文将聚焦第七届中国制药工业博览会上发布的《2025中国创新药企业TOP101》榜单前十药企(注:因石药集团、康方生物、三生制药截至发稿时未发布半年报,暂不纳入分析),通过梳理其半年报数据与管线动态,呈现中国创新药产业的最新格局,以及在这一进程中科学仪器厂商的最新动态

半年报概览:中国创新药‘头雁’效应凸显

2025上半年,中国创新药行业整体呈现出资本活跃、政策加持、研发提速的鲜明特征。头部企业凭借已上市产品的持续放量与日趋完善的管线梯队,成功构筑起坚实的竞争壁垒;而处于研发高投入阶段的企业,则需要以时间换空间,等待管线转化释放价值。

☆ 百济神州用15年时间完成了“中国研发—全球注册—全球销售”的三级跳。其在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归母净利润4.50亿元,为上市以来首个盈利半年报。核心产品替雷利珠单抗已在47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半年销售额26.43亿元,同比增长20.6%。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首次入围全球TOP50,成为首个跻身该榜单的国产创新药。

☆ 恒瑞医药:上半年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95.61亿元,占营收比重60.66%,其中创新药销售收入75.70亿元,是公司上半年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等医保内创新药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艾瑞昔布、瑞马唑仑、吡咯替尼及氟唑帕利等上市较早的创新药新适应症的持续获批,也为公司销售收入不断贡献业绩增量。

☆ 翰森制药:上半年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约14.3%。其中创新药及合作产品销售收入61.45亿元,占比82.7%。抗肿瘤药物阿美乐®收入约45.31亿元,占总收入六成。

☆ 信达生物:上半年产品收入超52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拿下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点药物及国内首个IGF-1R抗体;7款1类新药首次获批临床等。还完成超43亿港元配股融资,是近四年港股生物医药行业最大融资项目。

☆ 中国生物制药:上半年营收175.7亿元,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140.2%。创新产品收入达到78亿元,同比增加27.2%,预计全年对业绩贡献将超过30亿元。三代升白药、PD-L1、KRAS、帕妥珠等在23年-24年新上市的产品,将是今年的主要核心驱动力。

华东医药华东医药的医药工业核心子公司中美华东,整体经营继续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实现经营收入73.17亿元(含CSO业务),同比增长9.24%。医药工业研发投入(不含股权投资)14.84 亿元,同比增长 33.75%;其中直接研发支出 11.74 亿元,同比激增 54.21%,占医药工业营收比例达 15.97%,研发力度持续加大。

管线布局:研发密集期推动下一轮爆发

在创新药领域,高研发投入往往伴随着短期盈利压力。以百利天恒为例,其上半年营业收入1.71亿元,同比下降96.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1.18亿元。但这背后,是公司超15款创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并开展了9项新的关键注册临床试验的持续保持创新药的高研发投入。这种战略性亏损是创新药企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状态,其长期价值则取决于研发管线的进展和未来的商业化能力。

放眼整个行业,国内头部创新药企正加快研发投入,管线布局进入密集收获期。恒瑞医药在研发强力驱动下,报告期内已有6款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并形成了5项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10项临床推进至Ⅲ期、22项推进至Ⅱ期及15项首次进入Ⅰ期的丰富梯队。百济神州则持续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保持多管线并进,以构建其国际化竞争力。信达生物作为国内率先出海的药企之一,目前拥有52款处于申请临床及以上阶段的在研新药,涵盖单抗、多抗、ADC、细胞治疗等多种大分子药物形式及聚焦GLP-1等创新靶点的小分子药物。华东医药亦在推进80余项管线研发,聚焦肿瘤、内分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领域,不仅布局了全球首创新药(First-in-Class),还形成了ADC、GLP-1、外用制剂三大特色产品矩阵,在深化核心领域布局的同时,持续推进医药商业、工业微生物与医美的战略协同,构建差异化优势。

产业共振:科学仪器仪器赋能新药研发新格局

创新药的快速发展,不仅依赖于药企自身的研发与商业化能力,更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支撑。随着抗体、ADC等复杂新分子药物的涌现,药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已成为行业共性挑战,这为上游科学仪器厂商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并形成了“药企需求驱动技术迭代,技术方案赋能药企研发”的良性循环。

☆ 沃特世:其Q2制药业务同比增长11%,GLP-1相关收入更是飙升70%,CDMO市场渗透率提升至制药收入的27%,稳固了其在制药检测市场的核心地位。公司高管更是指出,全球制药正处于“创新+产能扩张”并行的格局,美国仍是GLP-1核心市场,但欧洲、中国和印度正快速崛起,尤其印度在专利到期背景下凭借仿制药生产优势,有望放大对分析检测设备的全球需求。

☆ 安捷伦:在Q2实现生命科学与诊断市场集团收入从6.04亿美元增至6.54亿美元,得益于美洲和欧洲癌症诊断业务及小分子制药与CDMO合作的拉动。同时与浙江博锐生物制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创新药药学研究和质量控制联合实验室”,覆盖分析表征、杂质研究、工艺过程控制及药效评价等环节。安捷伦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杨挺也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技术互补,更是通过液相色谱、质谱等尖端技术与博锐生物的药物研发积累形成协同,为中国创新药产业提供从发现到商业化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 赛默飞:Q2实验室产品部门销售额达60亿美元,占总营收55%,超出市场预期。其Accelerator药物开发解决方案获塔夫茨中心研究验证,显示其整合CDMO与CRO服务能够显著缩短开发周期并提高投资回报率。旗下PPD实验室服务凭借LC-MS/MS、ELISA、SIMOA等多平台,支持小分子药物以及ADC、双抗、单抗等大分子药物的临床前与临床研究提供全方位服务,成为药企研发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可以看出,抗体、ADC等新分子类型的快速发展,使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成为药企共同面临的挑战。在这一趋势下,促使创新药企的发展与科学仪器厂商的技术演进形成深度耦合,这一双向共振,有望共同推动中国创新药在下半年实现更多里程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