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挖掘机007)
在A股大涨之下,A股出现了300多只翻倍股,近150只翻倍基。
不过,近期港股持续回调,回调背后就是港元流动性收紧,比如资金回流A股炒作。
在A股持续狂飙之际,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官陈果转发自己曾经的观点并表示,不只是结论,刚开始具有争议的逻辑,现在可谓也都在验证中。
去年11月,陈果表示,:“无论你长期对中国的经济是乐观、谨慎、还是看不清,这一次都是未来N年做多A股市场的一次最佳历史性机遇。”
刘煜辉则谈了对A股的看法,牛车走不走,在牛,不在车;牛不愿意走,你打车何用,牛如果愿意走,你不坐,仍然是执迷;牛就是心,A股是经典的博弈价值的市场,心定价,即分母定价,风险偏好,至上。
A股行情:在“心定价”与现实逻辑间寻找平衡
此轮A股的火热行情,既是资金与政策共振的结果,也折射出市场对未来预期的复杂博弈,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与潜在争议,值得深入探讨。
从积极面看,行情的爆发并非无迹可寻。一方面,港元流动性收紧引发的资金回流,为A股注入了直接动力,两融余额与成交额突破2万亿的表现,印证了市场交易活跃度的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陈果“历史性机遇”的判断逐步落地,其强调的“流动性牛转向基本面牛”,本质是对政策发力的信心——若后续经济数据能匹配政策预期,比如企业盈利改善、消费复苏,行情的持续性将得到有力支撑,这也是当前市场乐观情绪的核心来源。
但刘煜辉的“心定价”理论,更像给市场敲了一记警钟。他将A股定义为“博弈价值市场”,点出风险偏好的决定性作用,这恰恰揭示了当前行情的脆弱性。
当市场过度依赖“心”的驱动,而非扎实的基本面,就容易陷入情绪主导的波动。比如寒武纪突破1000元、工业富联逼近万亿市值,部分标的的估值已脱离短期业绩支撑,更多是资金炒作与情绪推升的结果,一旦风险偏好逆转,回调压力将随之而来。
市场对驱动因素的争议,进一步暴露了行情的不确定性。大摩“流动性水牛”的说法之所以引发质疑,核心在于其忽略了行情的多元逻辑——前期700点的上涨,除了流动性,更有政策预期、产业赛道(如科技、高端制造)景气度提升的推动。
若简单将行情归因于单一因素,既不符合实际,也可能误导投资者对市场本质的判断。
更关键的是,“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的切换,仍需跨越现实鸿沟。当前经济复苏虽有暖意,但房地产调整、消费修复缓慢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企业盈利的全面改善还需时间。陈果的乐观判断能否持续兑现,取决于政策能否切实转化为经济增长动能,而非停留在预期层面。
若基本面迟迟跟不上,仅靠流动性与信心支撑的行情,很可能面临“后劲不足”的风险。
对投资者而言,当下更需理性看待行情:既要认可资金与政策带来的短期机会,也不能忽视“心定价”背后的情绪泡沫,更要警惕脱离基本面的盲目炒作。
未来市场的真正考验,在于能否从“情绪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唯有基本面扎实、业绩有支撑的标的,才能在波动中站稳脚跟,这也是此轮行情留给市场最核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