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渐近投研)
昨天晚上美联储举行了3月议息会议,并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和缩表决定。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
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并未降息,仍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至4.25%-4.5%的水平。不过自4月开始,美联储会将原先每个月250亿美元的国债缩减上限降低为50亿美元,MBS仍维持每个月350亿美元的缩减上限。
在3月的议息会议声明中,美联储表达了两大重要信息:
一是美联储认为经济的不确定性提高。作为应对的措施,虽然美联储并未降息,但采取了降低国债缩减上限的决定。
二是美联储将会根据后续的数据和展望来决定对于未来利率政策的调整。美联储重申了实现充分就业和2%通胀目标的双重目标,后续在劳动力市场、通胀以及金融等多方面数据观察到可能影响目标达成的情况,美联储将会调整未来利率政策的幅度和时机。
总体来看美联储议息会议声明,最重要的还是一句话:“经济展望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强”,以及一个措施:降低国债缩减上限。
目前美联储公布的点阵图显示2025年降息次数仅为两次,而CME利率期货隐含的降息次数为2-3次,而且5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上降息的概率仍然很低,市场预期下一次降息将会延迟到6月之后。在经济预测方面,美联储调低了2025年全年的经济预期,调高了通胀预期,但并未显著调高对失业率的预期。这和市场当下的整体预期基本一致:经济增速下行,通胀反弹,但劳动力市场表现仍然非常强势。
在随后的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目前美国经济强劲,不过消费者支出有所放缓,经济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鲍威尔否认了当下通胀的问题和劳动力市场有关的说法。他认为由于特朗普政府的重大政策变化,导致经济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不过相对于提前采取行动,美联储更倾向于等待情况明朗之后再作出应对。
对于关税的问题,鲍威尔更倾向于认为关税对通胀有影响,而且可能会导致美联储推迟实现2%的通胀目标,但由于由关税带来的通胀和非关税带来的通胀很难区分,因此美联储更倾向于保持现状,而不是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对于放缓缩表的问题,鲍威尔表示这个决定对货币政策没有影响,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最终规模也没有影响。鲍威尔举了个例子来理解这个决定:“在飞机着落的时候,把紧缩的速度放缓一半,那么跑道的长度就需要加长一倍”。
对此,我们的理解是美联储希望放缓政策的力度,获取更长的时间,以等待经济的不确定性落地。如果通胀仍然超预期,那么美联储可以延长量化紧缩的时间,这样在不用调高额度的同时,可以达到同样规模的量化紧缩目的。如果经济进入衰退,那么美联储可以顺势继续降低或停止量化紧缩,转为稳经济的模式。
对于股市的下跌,鲍威尔表示市场的下跌主要是基于对未来经济的担忧,而当下的经济数据仍然很好。美联储不想进行超前判断,因此会更看重当下的经济数据。
市场对于美联储表态的解读多为鸽派,少部分观点认为美联储态度中立。不过由于从4月开始美联储将会放缓量化紧缩是明显超出了市场此前预期,再加上美联储对于经济的表态更偏积极。因此在决议发布后,美股、美债上涨,美元指数维持震荡。
我们的理解是美联储对于当下经济情况应对越来越趋于消极。我们这里说的消极是指美联储大概率不会采取预防性降息等主观应对手段,更倾向于在经济表现有明确趋势之后再采取措施。
事实上,这次史诗级的大通胀对美元及美联储的信用都造成了明确的损伤,这也是近几年黄金价格暴涨的核心原因。受益于财政转移支付的美国经济,在延续了三年强势之后,终于走到了“滞胀”还是“衰退”的岔路口。
虽然美联储反复强调态度中立,但其实我们可以从它的做法上倒推出一些观点。因为还没衰退,所以美联储不急于开启新一轮降息。因为通胀没有消退,所以美联储不急于放松政策的限制。
当下美国经济其实正处于一个从高点往下的岔路口,后面无非是“滞胀”和“衰退”两种可能,只不过由于美联储也判断不出来,因此在表态上才会采取严格中立的态度。这样后续无论哪种情况出现,美联储都可以通过调整固有的货币政策,采取新的措施应对新的情况。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