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5年3月7日)全国生猪市场延续震荡态势,南北价格走势分化明显。整体来看,北方地区价格以跌为主,南方部分地区则保持相对稳定。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7.27元/斤,同比去年上涨1.54%,但市场供需格局仍在持续调整,猪价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北方地区价格普跌
北方市场今日呈现出明显的下跌趋势。东北地区,辽宁猪价跌至6.8-7.0元/斤,吉林、黑龙江报价在6.7-6.9元/斤,较昨日下跌0.1-0.2元/斤。养殖户反映,当前出栏一头猪亏损达200多元,但无奈只能被迫出栏。华北地区的河北,猪价已跌至7.0-7.3元/斤,山西报价为6.9-7.1元/斤。当地屠企表示,白条走货缓慢,今日收购量较昨日减少一半。
昨日,东北报价下跌1毛/斤,对冀鲁豫地区产生一定影响。尽管冀鲁豫地区昨日低价报价有6.9元/斤,但实际成交情况不明,据评估,昨晚7.0元/斤以下的成交也较少。今日,河北主流报价偏弱,在7.0-7.1元,高价为7.2元;河南价格稳定在7.0-7.1元,企业成交稳定,散户情绪平稳;山东价格维持在7.1-7.3元。
从企业成交情况来看,昨天北方企业成交主流稳定,部分地区略有偏弱,今日北方整体以大稳为主,存在小幅偏强驱动。然而,市场猪源供给较为充足,养殖端出栏压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猪价上涨。
南方地区相对平稳
南方市场在今日表现出相对平稳的态势。广东、广西价格稳定在7.6-7.9元/斤,海南因旅游旺季需求旺盛,价格达7.8-8.0元/斤。福建(除海南外)价格最高,达7.7-7.8元/斤,领跑全国。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海南价格存在虚高风险。
在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价格维稳在7.4-7.8元/斤,但云南、贵州已跟随全国趋势下跌。重庆猪贩反映,当前收购大猪的难度比标猪更大。
市场供需分析
从供应端来看,3月出栏洪峰即将到来。规模猪企本月计划出栏1147万头,环比增加11%;散户认价出栏情绪升温,市场猪源充足。同时,天气转暖加速生猪增重,标肥价差收窄。
需求端方面,当前处于消费淡季,白条肉走货量同比下降15%,屠企开工率仅25%。居民饮食趋于清淡,鸡蛋、鸡肉等替代品消费增加。虽然南方雨雪天气短暂延缓了出栏,但难以改变整体需求疲软的局面。
成本端上,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玉米价格突破2189元/吨,同比上涨8%;豆粕价格3673元/吨,较春节前上涨12%。自繁自养成本已突破7.5元/斤,外购仔猪亏损超200元/头,养殖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未来走势预测
短期(3月上旬)内,标猪均价或跌破7.2元/斤,东北、华北地区可能下探至7.0元/斤以下。集团猪企集中出栏,存在“踩踏性下跌”风险。中期(3月中下旬),若消费未显著回暖,价格或探底至7.0-7.2元/斤区间。二次育肥零星入场可能带来短期反弹,但涨幅有限。长期(2025全年)来看,温氏股份预测全年猪价略低于2024年,仔猪价格差异较大,15公斤仔猪报价在300-400元/头。
近期,二次育肥入场进度、企业内在出栏驱动以及市场累库压力进度成为影响猪价走势的关键因素,需持续关注。
(转自:猪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