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平替”伯希和二度递表港交所:三年收入增长近4.67倍,无自有生产设施

小小MT4 来源:澎湃新闻 °C 栏目:MT4下载

  据港交所披露的信息,户外运动品牌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伯希和”)近日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这是其于2025年4月28日首次递表失效后的再一次上市申请。

  伯希和定位为中国高性能户外生活方式品牌,其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为“始祖鸟平替”。公开信息显示,伯希和创始人为刘振。2006年,刘振创立险峰服装,从事面向海外品牌的服装出口贸易;2012年,推出旗舰品牌“伯希和”,并以险峰服装为运营平台开展品牌孵化与初期发展工作。经企业重组,险峰服装于2018年2月成为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三年收入增长近4.67倍

  根据上市申请书,近年来伯希和业绩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其收入从3.785亿元增长至17.661亿元,三年增长近4.67倍;净利润从2430万元攀升至2.831亿元,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进一步增至3.043亿元。2025年上半年,伯希和收入同比增长62.3%至9.144亿元,毛利率同步提升至64.2%。

  数据显示,伯希和净销售额则从2022年的3.50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3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22.2%。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2024年,伯希和以5.2%的市场份额跻身中国内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在涵盖国内外品牌的整体市场中,其2024年在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为1.7%。

  上市申请书显示,伯希和的收入来自产品销售,主要包括服装、鞋类及装备配饰,且绝大部分销售业务均在中国内地开展。目前,伯希和品牌下已构建四大产品系列,分别为巅峰系列、专业性能系列、山系列及经典系列。其中,服装类产品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91.1%的收入,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仍接近87%。

  此外,伯希和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累计销售冲锋衣约460万件;2022年至2024年,冲锋衣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44.0%,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品类。

  伯希和的销售渠道以线上DTC(线上旗舰店)、电子商务平台、线下DTC销售渠道及分销为主。以2025年上半年为例,线上DTC销售渠道收入占比为53.6%;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占比17.1%;线下DTC销售渠道及分销渠道收入占比分别为19%和8.1%。

  伯希和在申请文件中提及,公司在天猫、抖音等主要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线上旗舰店,直接负责平台内的产品供应、品牌展示及客户服务;线下销售渠道则包括直营门店与联营门店,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在中国内地共布局163家零售店,其中直营门店11家、联营门店152家,未来计划稳步扩大全国线下零售店网络。

  同时,伯希和明确,所有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平台、直营门店、联营门店及分销商)均执行统一定价策略,以此保障定价一致性,维护品牌定位。

  依赖第三方代工,存供应链及存货管理风险

  伯希和采用轻资产业务模式,无自有生产设施。上市申请书显示,公司业务运营核心是将战略性原材料采购与委托制造合作伙伴关系相结合。原材料(主要包括面料及配件)采购采用双源策略:一是公司直接向供应商采购材料,再提供给委托制造商;二是委托制造商向公司认可的供应商独立采购材料。过往期间,伯希和依托轻资产模式,与选定的原始设备制造商(OEM)或委托制造商合作,由后者根据公司制定的规格及质量标准,生产公司设计的产品。截至目前,伯希和已累计与约270家委托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制造商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拥有处理不同产品品类的专业生产设施。

  伯希和认为,选择以OEM模式运营,而非建立自己的制造设施,可以将资源集中在产品设计、开发和品牌建立的核心竞争力上,同时维持运营的灵活性。该轻资产方式能够优化资本效率、降低固定成本,并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产能。

  不过,伯希和在风险提示中也坦言,公司高度依赖第三方委托制造商及供应商完成产品生产,因此维持与这些第三方的稳定业务关系,对公司业务运营、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若相关合作关系出现中断,公司需重新物色并启用替代委托制造商或供应商,该过程通常复杂、耗时且成本高昂,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限制公司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进而对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依赖第三方委托制造商及供应商的模式,也加剧了伯希和的存货管理挑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6月30日,伯希和存货总值分别为1.544亿元、2.382亿元、5.951亿元及6.427亿元。

  腾讯以3亿元入股成最大机构股东

  从IPO前股权结构来看,上市申请书显示,伯希和的实际控制人为刘振,配偶花敬玲为其一致行动人,二人共同持股约63.18%;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利辛利伯持股11.1%。2023年至2025年,伯希和完成两轮投资,投资者包括腾讯投资、启明创投等机构基金,其中腾讯投资持股约10.70%,启明创投持股约5.35%。

  其中,腾讯投资3亿元的注资于伯希和首次递交上市申请书前一个月完成。信息显示,根据2025年3月20日签署的增资及股份认购协议,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腾讯投资”)以3亿元认购伯希和720.13万股股份,成为其最大机构股东;安徽徽元以454.74万元认购10.92万股股份。上市申请书显示,腾讯投资由深圳市腾讯睿见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持有100%的股权,其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0700.HK)的附属公司。融资后,伯希和投后估值增至28亿元。

  关于本次IPO募集资金的用途,伯希和明确将主要投向五大方向:一是加强研发能力,完善并优化产品设计及创新流程;二是拓展多渠道销售网络;三是开展战略性品牌孵化及投资;四是提升运营及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五是补充营运资金及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新闻线索可联系澎湃新闻财经频道,ppcj@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