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栏目
作者:正信期货 赵婷
甲醇:
近期,甲醇市场持续承压下行,价格跌至近两年低位。截至2025年11月初,主力合约跌破2100元/吨,沿海现货价格同步下探,创2023年6月以来新低。尽管近期因伊朗装置限气传闻及国内部分企业冬季检修预期出现反弹,但高企的港口库存、MTO装置集中停车计划以及下游利润倒挂等现实压力迅速压制市场情绪。当前甲醇市场处于现实基本面持续疲软,与远期供需改善的预期博弈中,后市怎么看?
1、国产及进口双高,供应压力明显
2025年四季度,甲醇面临国产及进口高位的双重供应压力,整体供应持续宽松。截至2025年,国内甲醇总产能将达到10794.50万吨/年,内蒙古宝丰、新疆中泰等新装置投产,产能增速放缓至2.22%。当前国内甲醇装置开工率维持高位,尽管煤炭价格有所反弹、煤制利润小幅收缩,但多数企业仍具备开工经济性,且四季度预检修计划较少,仅部分气头装置存在因限气降负的可能,整体国产供应韧性较强。
海外方面,市场消息称伊朗冬季不完全限气。2025年以来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持续升级,直接冲击伊朗重要外汇收入来源,因此伊朗政府要求甲醇国营工厂在推进冬季轮检时要兼顾经济保供需求,检修计划更偏向“错峰轮检”而非集中停产,尽量减少对出口供应的冲击。此外,今年冬天伊朗气温较去年偏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限气的时间。据隆众数据,10月甲醇实际进口量达154.75万吨,其中中东主力区域卸货105.72万吨,11月预估进口量仍高达149.47万吨。
2、需求持续低迷,缺乏有效支撑
当前甲醇下游需求整体表现依旧低迷,无论是传统下游(如甲醛、醋酸、MTBE等)还是新兴的MTO领域,均未出现明显回暖迹象。贸易商与终端用户普遍持谨慎观望态度,采购行为以刚性需求为主,主动补库意愿显著不足。受下游烯烃价格持续走弱与甲醇原料成本高企的双重挤压,MTO工艺已沦为当前各类烯烃生产路径中成本最高、亏损最严重的路线。据隆众资讯数据,10月华东地区MTO企业理论生产亏损已超1000元/吨。多家大型MTO装置已明确宣布将于2025年11月至12月期间停车检修或降负运行,在本应为传统需求旺季的关键窗口期,甲醇最大的消费板块不仅难以提供增量支撑,反而将形成显著的需求缺口,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
3、港口高库存压制,尚未开启去库
甲醇港口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去库压力持续压制市场情绪。据钢联数据,港口库存近期维持在150万吨以上的历史高位,部分库区甚至因拒接伊朗制裁船货而出现结构性紧张,但整体显性库存压力未减。高库存不仅反映了前期进口量充足和国内生产稳定,也是终端消费乏力的体现。目前市场关注的核心焦点已从“是否去库”转向“何时去库”。若未来1–2个月内伊朗未因寒潮等因素出现实质性减产,叠加国内MTO装置集中检修,港口库存或将继续累积,进一步拖累价格。
4、总结
此前市场对伊朗冬季天然气限产抱有较强预期,认为其将带动甲醇出口回落,从而缓解国内港口高库存压力。尽管伊朗传统上在冬季因天然气供应紧张而对甲醇装置实施限产,但2025年入冬以来气温偏暖,加之该国为维系外汇收入,采取“错峰轮检”而非全面停车的策略,导致甲醇出口并未出现明显收缩。若在未来1–2个月内,伊朗未因寒潮等因素出现实质性减产,同时港口库存维持高位甚至继续累积,则市场对2026年春季供需再平衡的期待或将彻底落空,甲醇价格面临进一步“坍塌”的风险。
综上,当前甲醇市场正处于现实利空与远期博弈的十字路口。短期内,供应保持韧性且需求持续疲软,价格延续弱势震荡格局。未来两个月将成为决定行情方向的核心观察窗口:一方面需警惕伊朗减产预期落空叠加高库存带来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若出现超预期的海外供应收缩、港口去库启动或MTO需求阶段性回补,也可能触发盘面阶段性反弹。关注伊朗出口动态、港口及企业库存消化节奏,以及下游装置开工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