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OpenAI局势失控,市场将“无处可藏”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下载

  来源:阿尔法工场

  2025年5月8日,华盛顿特区国会山哈特参议院办公大楼内,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在参议院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作证。

  图源: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导语: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正建立在AI这根“单一支柱”之上,而OpenAI的财务风险正让整栋楼开始晃动。若OpenAI倒下,全球投资者将“无处可藏”。

  科技分析师兼教授斯科特·加洛韦就“十大巨头”超大盘股的高估值发出严厉警告。他称,生成式AI领军企业OpenAI若发生财务崩溃,将引发系统性冲击,让全球市场的投资者“无处可藏”。

  加洛韦在其《Prof G Markets》播客中表示,当前市场对AI的依赖处于危险状态。他指出,自2022年末ChatGPT推出以来,AI贡献了80%的股市回报。联合主持人埃德·埃尔森补充道,“AI既是维系股市的核心,也是支撑经济的关键”,而OpenAI正是这一切的中心。

  加洛韦发出警示的直接原因,是OpenAI出现了一系列预示潜在财务崩盘的“红色信号”。埃尔森称,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OpenAI“已是一团糟”。

  尽管加洛韦对此略有异议,埃尔森仍解释道:OpenAI目前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估计为130亿美元,但支出却超过该数字的两倍。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已公布超1万亿美元的支出承诺,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入1.4万亿至1.5万亿美元——结合当前现金储备,这将造成约1.2万亿美元的巨额缺口。

  加洛韦与埃尔森的讨论重点,集中在奥特曼及其好友、OpenAI投资者布拉德·格斯特纳的一次播客亮相上。当被问及公司如何为这一巨额扩张提供资金时,埃尔森评价奥特曼的回应“糟糕透顶……我想不出比这更具防御性、更慌乱、更冷血的回答了”。他补充道,“要是想动摇投资者对OpenAI的信心,这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加洛韦推测,鉴于规模庞大,OpenAI可能会在2026年某个时间点申请上市。但他同时表示,这种回应对于上市公司CEO而言完全不可接受:“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当有人提出合理问题时,我从未听过有哪位能保住工作的CEO会回应‘要是你不喜欢,那就抛售股票好了’。”

  他称这是一次“罕见的失误”,可能反映出奥特曼目前承受的巨大压力。

  加洛韦与埃尔森还提到了OpenAI首席财务官萨拉·弗里尔的负面热搜事件:她向《华尔街日报》透露,公司正寻求联邦政府的支持——即“后盾”——以资助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加洛韦认为,这种潜在的纳税人救助计划,再次表明公司缺乏可行的融资方案,可能不得不通过举债筹集资金。他认为,这或许将成为AI泡沫破裂的开端。

  领导层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心。近期公布的OpenAI前联合创始人伊利亚·苏茨克弗的证词显示,一份备忘录指出奥特曼被解雇的原因是“失去信任”和“持续撒谎”。

  即将到来的“叙事冲击”

  加洛韦认为,高度膨胀的泡沫通常会因“叙事冲击”而破裂——这类重大事件会导致市场情绪发生剧烈转变。他表示,若要下注预测触发因素,“OpenAI的崩盘”是最有可能的导火索。

  英伟达、甲骨文、超威半导体(AMD)和微软等公司目前的高估值,均依赖于与OpenAI等企业签订的合同及口头协议。加洛韦怀疑,其中许多交易都是“花架子”——徒有其表、缺乏实质内容。

  若市场失去信心、“音乐骤停”,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加洛韦指出,历史上,Meta、英伟达、网飞等达到巨额估值的顶尖科技公司,曾在12个月内经历50%至70%的跌幅。例如,过去几年中,Meta和网飞曾遭遇“濒死体验”,股价波动导致单日市值蒸发三分之二。

  加洛韦警告,考虑到当前十大巨头的规模,若英伟达出现类似跌幅,将引发灾难性后果。他强调,当标普500指数40%的权重集中在仅10家公司身上时,“一旦它们股价腰斩,没人能全身而退”。

  顶尖分析师、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尔sten·斯洛克在2025年全年持续就标普500指数的集中度问题发出警示。就在周六,斯洛克发布图表显示,过去五年的股票回报“完全由‘七大巨头’主导”,其他板块几乎没有增长。

  10月,在《财富》杂志“最具影响力女性”峰会上,主编艾利森·肖特尔向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询问AI的“资金黑洞”问题。

  戴蒙回应称,“部分资产价格处于高位,某种程度上已进入泡沫区间”。他强调“AI本身是真实存在的”,已为摩根大通在风险管控、反欺诈和营销等“特定领域”带来巨大效率提升。

  但另一方面,戴蒙将生成式AI归为“目前难以衡量的其他类别”。他表示,生成式AI的效率提升多为传闻,有人称其能节省数小时工时,“但这究竟值多少钱?你是不是只是把这两小时用在了别的事情上?我们其实并不清楚。”

  加洛韦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未来,那些签订了数百万美元巨额合同、试水AI应用的大公司,终将意识到无法衡量生成式AI带来的实际价值。当某家公司表示“由于未达到预期投资回报率,我们将大幅缩减AI投入”,而其他众多公司纷纷跟进称“事实上我们也面临同样问题”时——一旦音乐停止,不仅没有可供落座的椅子,他们还将陷入“热锅上的窘境”。

  “情况将会非常糟糕。”他补充道。

  加洛韦总结道,若OpenAI局势失控,由此引发的市场下跌将极具冲击力:“所有人都将无处可藏。”

  《财富》杂志在本文中使用生成式AI辅助撰写初稿,经编辑核实信息准确性后发布。(FOR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