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略科技启动全球发售:2025年预计录得大额亏损 承销商扎堆国际配售通道开放或暗示机构需求不足

小小MT4 来源:新浪证券 °C 栏目:MT4下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喜乐

明略科技于10月23日启动全球招股,预计于11月3日登陆上市。本次IPO采用定价发行,发行价141港元/股,基础发行股数约722万股,绿鞋后发行股数增至约830万股,对应发行规模10.2亿-11.7亿港元,发行市值约204亿港元。根据公司招股书,本次募集资金净额的35%将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40%用于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15%用于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明略科技虽已成立近20年,然而公司此前盈利多依赖非经常性调整,盈利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均不足,2025 年上半年更是陷入大额亏损;技术研发端,研发开支三年间近乎腰斩,核心竞争力不断弱化;资本市场层面,估值曾较巅峰时期大幅缩水超 80%,外部新资本参与度低迷,市场信心持续承压;此外公司作为同股不同权公司面临更高的入通门槛,流通盘偏小的现状更让股价波动风险陡增。

2025年全年预计将录得大额亏损 研发投入占比仅23%较此前砍半

明略科技成立于2006年,深耕企业服务领域,通过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帮助组织在智能化转型中挖掘营销和营运场景的商业价值。依托行业领先的三个关键技术领域,即多模态数据智能、企业级知识图谱和数据隐私技术,明略科技提供了一系列创新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整合了复杂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将数据转换为可操作商业洞察的必要工具,支持从在线营销到线下门店运营的整个商业生命周期,提升整体业务效率。

公司虽然已成立近20年,但盈利能力仍不稳定,财务数据暴露的问题尤为突出。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明略科技净利润波动剧烈且持续恶化,同期分别为16.4亿元、3.2亿元、795万元、-20.3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度陷入大额亏损。更值得警惕的是,2022-2024年的盈利并非来自核心经营业务,而是严重依赖优先股等公允价值变动的会计调整,同期经营层面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分别达10.1亿元、2.1亿元、1.3亿元;2025年上半年虽实现614万元经营利润,但1.0%的经营利润率几乎不具备实际盈利支撑意义,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严重缺失。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在招股书中预计2025年全年亏损净额大幅增加,主要原因包括:1)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增加;2)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资将大幅增加;3)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渗透率,销售和营销力度将增加。同时,公司预计标准化产品战略的效果及新产品(如insightFlow CMS)的商业化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完全显现。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不仅可能面临收入增长放缓的压力,还将遭遇亏损进一步扩大的困境,盈利改善之路遥遥无期。

技术研发是数据智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明略科技在这一关键领域的投入却持续“缩水”。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7.5亿元、4.8亿元、3.5亿元及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59.2%逐步降至23.4%,2024年研发开支较2022年近乎腰斩。在行业技术迭代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研发投入的持续缩减,直接导致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迭代效率受限,难以维系核心技术优势,更无法有效应对行业内日益激烈的竞争,长期发展动力面临枯竭风险。

私募轮融资曾“大跳水” 基石阵容“含金量”不足

资本市场对明略科技的信心变化,从其融资历程中的估值大幅缩水可见一斑。作为曾凭借营销智能秒针系统斩获多轮融资的明星企业,公司自2010年以来累计融资达6.3亿美元,腾讯投资、淡马锡、红杉、春华资本、快手等一众明星资本均曾入局。2020年11月E-2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一度高达30.5亿美元,但仅仅三年时间,2023年11月F-1轮融资投后估值便暴跌至5.4亿美元,较峰值缩水超80%;后续F-2、F-3轮融资投后估值虽回升至8.2亿美元、16.7亿美元,但与巅峰时期仍相去甚远。值得注意的是,F轮融资参与者主要集中在公司创始人吴明辉旗下信托、腾讯、金汉王及明拓投资等关联方、老股东及产业资本,外部新资本参与度极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谨慎与疑虑。而腾讯作为曾参与C轮、D轮、E轮融资的老股东,其在E轮融资中的投资收益已处于浮亏状态,此次参与F轮融资,不排除是为了摊销E轮的投资成本,以便进一步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并非对公司未来价值的坚定认可。

基石投资者阵容方面,本次发行共引入7家基石投资者,合计投资5900万美元,占基础IPO发行规模的45.1%。但从阵容质量来看,除腾讯(投资700万美元)、Hundreds Capital(投资500万美元)等老股东及产业投资者晶泰控股(投资200万美元)外,其余多为市场影响力有限的机构及郭敏芳女士、包莉娜女士等个人投资者,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市场背书。

同股不同权入通门槛高企 市值流动性均成考验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基石投资者及老股东的禁售期设定为270天,长于市场常见的180天,这一安排并非源于投资者对公司的坚定看好,而是与公司采用的同股不同权架构及港股通纳入目标直接相关。根据港股通规则,同股不同权公司需满足上市满“6个月+20个交易日”(对应至少210天)、连续183个港股交易日日均市值不低于200亿港元、总成交额不低于60亿港元等条件方可纳入。延长禁售期,本质上是为了避免老股东及基石投资者在入通前减持,防止对股价造成剧烈冲击;同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若无南向资金进入,流通盘较小的公司减持时将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即便如此,公司入通之路仍充满挑战:一方面,本次IPO发行市值204亿港元较2024年1月融资投后估值上浮超70%,而在此期间公司基本面并无明显改善,这一估值水平实质是为了满足同股不同权公司的市值门槛,后续能否维持连续183个港股交易日日均市值不低于200亿港元仍是未知数;另一方面,连续183个港股交易日总成交额不低于60亿港元的要求,意味着日均成交额需达3279万港元,而公司上市后流通盘市值仅6.4亿港元,需实现5.10%的日均自由流通量换手率方能达标,难度极大。若无法顺利入通,公司后续流动性将持续紧张,股价波动风险将显著增加,市场推测不排除有做市资金参与推动入通,但这一推测能否落地仍存在不确定性。

小规模发行动用九家承销商 富途开放国际配售通道 或暗示机构需求不足

从承销团的构成来看,不难发现公司可能面临机构投资者需求不足的问题。本次发行规模为10.2亿港元-11.7亿港元,属于中小规模项目,但是承销商却多达9家,而其中富途证券、老虎证券、利弗莫尔证券等是专职向散户销售新股的券商,他们往往会通过在平台内大肆宣传,制造认购热潮,导致国际配售份额向HKPO回拨。截至10月27日,香港公开认购倍数已经达到1388倍,根据富途证券预测,最终认购倍数将达到2367倍。

此外,作为联席簿记管理人的富途证券在其平台内开放了国际配售通道。通常只有机构认购力度不足的项目,才会向散户开放国际配售通道,吸引个人投资者参与以填补缺口,而这些项目通常上市初期股价表现均不佳,例如曹操出行上市首日跌14.16%,广和通上市首日跌11.72%,为明略科技上市后的股价走势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