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层洗牌局,正在阿里巴巴内部悄然上演。
近日,有消息传出,原钉钉副总裁、智能硬件生态总经理林锋已离职,计划创业做AI办公硬件。针对此消息,阿里官方目前暂无任何回应。
据了解,林锋在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先后担任阿里B2B搜索和广告CTO、蚂蚁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并主导推出了钉钉XR混合办公、VR/AR支付、支付宝盒、区块链跨境汇款、阿里机器翻译、B类电商搜索广告平台等创新产品。2021年,林锋调任钉钉,负责钉钉智能硬件战略规划及生态合作。
林锋 图源:钉钉如此看来,林锋也算是阿里巴巴的一名元老级人物了。如今,其或将离开阿里,开展新的创业征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有消息传出,阿里集团副总裁、前钉钉CEO叶军已走完审批流程,即将离职。而叶军也是阿里巴巴的一位元老级人物,他于2007年加入阿里,此后在阿里软件、跨境电商、企业智能、政务钉钉等多个核心部门担任要职。
叶军 图源:钉钉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叶军也是在2021年调任钉钉,担任钉钉CEO的。
那么,为何叶军和林锋都在这一期间调任钉钉呢?彼时,钉钉创始人陈航离职,开启创业征程。于是,当时的钉钉业务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或许正是这一缘由,叶军和林锋就受命担任钉钉的CEO和副总裁,共同推进该业务的发展。
今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收购陈航创办的两氢一氧公司的投资人股份。交易完成后,陈航将出任阿里集团钉钉CEO,而叶军将调回阿里巴巴集团,另有任用。但此后不久,就有消息传出叶军离职了。
陈航 图源:钉钉此外,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陈航此次回归,将负责钉钉的智能化转型,探索AI(人工智能)技术与办公场景的深度融合。
我们都知道,眼下,AI已成为阿里巴巴的重要发展叙事。
今年2月,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AI与云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这也将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纪录。
4月,马云现身杭州云谷园区,并在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上发表演讲称,“高科技绝不仅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应该让AI解放人类、更懂人类、服务好人类。”
图源:电商派5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510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公司未来三至五年的核心战略方向——“电商”与“云+AI”,并强调AI技术将成为所有业务的核心驱动力。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将全面推动AI技术与各业务板块的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突破行业边界,探索新的用户入口,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源:阿里巴巴而在这场AI发展叙事中,钉钉是阿里AI战略ToB的核心战场。吴泳铭曾表示,“集团内非常重要的ToB资产——钉钉,未来在企业端会有非常多用AI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的场景和机会,而钉钉是我们最重要的面向ToB领域的AI应用。”
如此看来,叶军调任、陈航回归,或将是钉钉未来战略转向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事实上,钉钉的人员调动仅仅是冰山一角。今年来,阿里巴巴内部就出现过多次人员调整和变动。
今年6月,阿里巴巴发布2025财年年报。年报显示,张勇、戴珊、彭蕾、俞永福、方永新、宋洁、孙利军、武卫、朱顺炎9位高管退出阿里合伙人。
此次调整之后,阿里合伙人总人数由26人减至17人,而这17位合伙人分别为马云、蔡崇信、吴泳铭、蒋凡、蒋芳、樊路远、蒋江伟、刘振飞、邵晓锋、童文红、万霖、王磊、闻佳、吴泽明、俞思瑛、张建锋、郑俊芳。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从人员变动来看,退出阿里合伙人的高管,大多是早已退居二线,或已不再担任核心业务的一号位。而留下来的人,则是阿里电商、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核心业务的一线负责人。未来,在这些一线负责人的带领下,阿里或将迎来新的故事。
除了合伙人的人员调动,今年8月,还有消息传出,阿里“扫地僧”蔡景现已经离职,其在阿里内外平台的状态显示为“退隐江湖”。
据了解,蔡景现(花名“多隆”)是阿里巴巴早期初创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早在2000年,他就加入阿里巴巴,成为淘宝初创团队的第一位程序员,并作为淘宝初创团队核心工程师,主导构建了淘宝交易系统和论坛系统。
蔡景现 图源:阿里云2014年,蔡景现加入阿里合伙人团队。成为合伙人之后,他的身价一度高达26亿元,甚至登上了胡润财富榜。
图源:《36计·胡润百富榜2017》2023年,蔡景现退出阿里合伙人团队,但仍保留了他阿里云智能事业群高级研究员的职务。如今,其在阿里内外平台的状态显示为“退隐江湖”,或许是真的要隐退了。
整体来看,从阿里合伙人的瘦身,到老将的接连退场,阿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未来,当阿里逐渐卸下历史的荣光与包袱,它或将得以更为轻盈和专注的姿态,书写一个关于如何重生、在时代浪潮中再次找到航向的崭新故事。
阿里在改变
眼下,随着行业流量见顶以及新玩家的接连入场,电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阿里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主动求变,积极应战。
而今,阿里战略转型的信号也已然明晰——不再满足于做电商,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包罗万象、深度融合的大消费平台,并以此开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与生态重塑。
具体而言,今年4月底,阿里将淘宝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如今,淘宝闪购已经建立起相当的用户心智,成为阿里即时零售战役中的第一把手。
6月下旬,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彼时,吴泳铭在全员邮件中说道,“这是我们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未来,我们将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为用户创造更丰富优质的生活消费体验。”
8月,淘宝上线全新大会员体系,全面打通饿了么、飞猪、盒马、高德等阿里系资源,承接购物、外卖、旅行、酒店预订、出行等多元消费需求。
图源:淘宝9月,阿里推出高德扫街榜,持续注押本地生活服务。据官方消息,高德扫街榜纳入了用户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行动指标,将真实的导航到店行为与评价反馈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规榜单容易被刷分、注水的问题,从而确保了榜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图源:高德地图最新消息显示,高德扫街榜上线23天,累计用户数突破4亿,展现出强大的用户拉动能力,极大提升了平台的活跃度。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德扫街榜的推出,其与淘宝、饿了么、飞猪共同完成了阿里在电商、外卖、酒旅和到店的本地生活服务闭环,进一步提升了阿里的竞争优势。后续,高德扫街榜如何与淘宝、饿了么、飞猪进一步打通资源,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但不可否认的是,眼下,阿里正跳出电商的单一标签,不断向大消费平台迈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其会展现出一个与今日大不相同的光景。(转载自电商派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