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公司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全面提升资产配置与管理能力,满足不同投资者日益丰富多元的需求,其中产品结构的不断丰富与优化至关重要,针对公募基金行业产品布局的现状,投资者的期待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等问题,我们访谈了长盛基金量化投资部兼产品开发部总经理梁洁琼女士,详情如下:
记者:国内公募产品总规模已突破35万亿,在满足投资者 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介绍一下公募产品布局的状况,与发达市场相比,我们的产品分类上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
梁洁琼: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已迈入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新阶段,产品数量突破1.3万只,35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位居国内公募资管领域规模榜首。公募产品品类和矩阵层次清晰、维度丰富,结合国际成熟市场,我们看到国内公募产品品类创新与边界拓展持续深化:
第一,产品分类颗粒度逐步深化细化。分类标准、风格定位不断拓展深度与广度,依托目前业绩比较基准体系梳理和投资风格归因优化等工作,主动权益类分类持续优化;
第二,国际通行分类的兼容和引用。境外以策略、风险、场景为核心的分类逻辑,目前国内正在结合投资者需求,在上述维度演进细化。
第三,衍生品和多策略扩容。伴随国内衍生品种类持续丰富,相关公募产品策略底层资产池将不断扩容,丰富市场策略和品类供给。
第四,数智化趋势和AI数字化应用。在基金分类框架下,AI基金解读、智能投教等形式能降低理解门槛,帮助投资者更清晰把握基金核心差异。
记者:对于非头部基金公司来说,未来产品结构的优化与布局有哪些机会点?
梁洁琼:
依托监管《行动方案》政策导向及“十五五”规划投资机遇,我们理解中型基金公司相对更聚焦特色化、差异化产品结构优化与布局,围绕A股、港股及全球市场,通过公募、专户等形式提供资产配置解决方案,聚焦方向包括:
一是在多资产多策略框架下,构建适配不同波动率与风险偏好的体系化策略,例如理财客户定期存款的集中性到期对于低波类绝对收益产品、保险IFRS9规则实质性落地对公募策略的影响和需求;二是聚焦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与服务实体经济的特色化权益产品创设;三是特色化场景化FOF及各类量化SMART Beta产品发展;四是联动境外市场发展与投资者个性化需求,通过 QDII布局境外市场,同时以专户承接另类策略、REITs、北交所等特色化策略。
记者:监管层近来一直对推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创新发展鼓与呼,目前权益类产品的开发与布局目前有哪些方面尚待完善的,方向上,未来的产品会有哪些创新点值得期待?
梁洁琼:在高质量发展整体政策引领下,近年公募权益基金的开发与创新围绕主题策略、费率设计、收益分配等多维度深化推进:其一,权益策略主题聚焦“创新驱动” 主线,除紧扣“十五五”产业机遇,延续绿色环保、人工智能、新能源、海洋经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成熟主题的布局外,现阶段演进到算力、低空经济、固态电池等细分赛道的深度挖掘;其二,权益产品形态持续迭代,以浮动费率机制、定期分红模式为核心的特色产品不断优化,提升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效率;其三,公募量化权益基金借势AI与大模型技术发展,通过拓宽因子覆盖广度、依托机器学习优化差异化策略决策、借助深度学习策略优势、强化风险因子管控与业绩归因能力等,进一步提升量化投资竞争力。
记者:长盛基金近来在丰富和优化产品结构,在提升投资者体验和获得感方面有哪些可以分享的经验?
梁洁琼:我们秉承长期主义原则,致力于坚持构建创新驱动引领、特色化差异化的产品体系矩阵。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引导资金服务创新实体经济。体系化梳理权益基金,清晰化科技产品标签;去年布局全市场第二只北证相关指增产品聚焦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同时即将发行科创板芯片、科创板综指增强基金等产品,精准把握硬科技创赛道机遇;
二是,坚持提升投资者体验感、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打造“应用场景”。去年布局的一指数基金结合现金流支付场景,通过月度收益检视、季度分红模式,满足投资者流动性支持需求;公司一纯债基金作为市场较早引入投资者长期持有赎回费率份额的产品,在债市波动情况下,依托创新份额设计,稳定负债提升收益率,让投资者切实提升体验感;
三是,坚持以投资者需求为中心的长期主义。从产品开发的源头,致力于从“单产品”转变到“体系化的多策略资产解决方案”,同时跟踪研发场景化生态化的组合策略、多资产类绝对收益策略等创新策略体系的研发和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