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民经略
文|凯风
过去几年来,全国已有多地推进镇街合并。(图/视觉中国)
日前,广东汕尾、揭阳、肇庆三地相继发布公告,推进部分镇街合并,减少行政管理层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做强镇街经济。
过去几年来,全国已有多地推进镇街合并。
01
经济第一大省,为何也要合并镇街?
过去2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多轮区划调整,从“撤镇设街”、“撤县建市”、“撤县设区”再到“省会扩容”,一直都是增量扩张思维。
如今,当人口格局发生变化,城市步入存量时代,区划调整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撤并镇街”乃至区县调整陆续登场。
广东是人口第一大省,也是人口净流入第一大省,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然而,人口总体增长与个别地区人口减少,地市人口增长与区县、镇街人口调整,并不矛盾。
毕竟,人口既会在全国范围内“孔雀东南飞”,也会在省域内部流动转移。
这一次纳入调整的镇街,多数位于粤东西北地区,或珠三角边缘地带,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街道面积较小,户籍人口较少,且存在人户分离现象。
所谓“人户分离”,常住地与户籍地不在一起,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许多人去了外地务工。
镇街合并之后,既可“精简行政机构,节约行政成本”,又能“统筹区域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这让人想到20多年前大范围镇街合并,当时广东近三分之一乡镇完成合并。
彼时是高增长时期,主要是出于做大镇街经济、应对快速发展的考虑。
经过上一轮调整,一批千亿GDP强镇诞生,40镇入围全国百强镇,广东由此成为“强镇经济”的领跑者。
这一次虽然大背景有所不同,但目标并无差别——
在节省行政成本的同时,做大镇域经济,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
02
未来,不只是镇街,一些人口小县,人口收缩的城区乃至地级市,同样难以置身事外。
在这方面,顶层政策早已有所布局,日前发布的城市文件提出:
“推动中小城市结合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按程序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常住人口变动趋势”。最近几年,抢人大战日益白热化。从东北到西部再到中部,从镇街到人口小县再到部分市辖区,调整或将逐步到来。
03
撤区设县、撤街设镇,谁是先行者?
早在2019年,黑龙江伊春市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区划调整,一次性撤销15个市辖区,设立4县4区,一次性减少11个区,部分辖区被改设为县。
同一时期,黑龙江省伊春市和齐齐哈尔市多个街道被撤销,复设为镇。
要知道,在城市化突飞猛进之时,乡镇、县域无不寻求升格为街道、市辖区,融入城市发展的大合唱。
县城和乡镇,财权、规划权都相对独立,拥有更为自主的管理权限,更利于自力更生。
当然,绝大多数地方并不存在逆城市化现象,但镇街、区县调整,或将成为共同选择。
无论如何,尊重城市规律,及时“瘦身强体”,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