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5中国AIGC创新应用论坛于2025年9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大模型到智能体,驱动AI新生态”。IBM人工智能与云专家实验室总经理魏永明出席并演讲。
他指出,尽管生成式AI以“周”为单位快速迭代,却未能同步带来预期产业红利。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显示,CEO对2027年规模化人工智能带来的正收益的预期高达85%,但过去三年仅16%的项目按期推进,25%企业达成既定ROI。“核心矛盾不是技术不成熟,而是流程、组织与数据底座尚未同步升级。”魏永明说。
魏永明认为,穿越经济下行周期的关键是“重新定义企业”——这一共识直接体现在IBM咨询业务的爆发式增长中。为提供可复制的路径,他分享了IBM深度参与的一家初创公司案例:企业通过API一次性接入TikTok、Facebook与YouTube,以AI Agent为关键抓手,实时生成定制化营销策略并与客户互动,然后提供报价。 “表面看是降本增效,实质是运营方式再造带来的个性化服务。”魏永明强调。
IBM自身作为“0号客户”,已在营销、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等部门锁定70个AI应用场景。2024年,公司一共节省了35亿美元,预计截至2025年底, 我们将实现45亿美元的成本降低。魏永明表示,这一成绩源于工作流程再造,而非单纯技术堆砌,“只有AI渗透到企业细枝末节并精简流程,才能真正释放规模红利。”
针对“AI替代人工”的普遍担忧,魏永明给出不同观察:IBM内部数据显示,AI并未直接减少员工数量,而是增强了员工的能力——4—5年经验的员工在AI辅助下可产出原先7年经验员工的成果,薪酬成本随之下降,“替代尚未发生,加持已悄然进行。”
面向正在规划AI战略的行业领袖,魏永明指出四大举措:重塑工作方式、重塑运营模式、优化技术架构和拓展生态伙伴。他特别提醒,企业应主动将挑战转化为核心竞争力。IBM已梳理出五大关键挑战:打造稳定可靠的基础架构、提供不内耗的员工体验、加速新一代人才培养、实现决胜瞬间的营销决策,以及构建由自主智能体赋能的永续增长引擎。“系统化解这五大难题,企业将在AI时代完成自我重新定义,并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魏永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