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涨超50%!有色金属板块迎美联储降息催化,国际投行看多金价冲4000美元,稀土铜铝后市引热议

小小MT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C 栏目:MT4下载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每经记者|王海慜每经编辑|叶峰

  2025年堪称有色金属板块大年。截至9月10日,板块指数年内大涨超50%,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高居第二,黄金、稀土等热点纷呈。

  随着美联储即将重启降息,市场看多情绪升温。目前,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瑞银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行预计,国际金价明年有望冲击4000美元/盎司大关。此外,稀土、能源金属等细分板块也不乏看点。

  那么,在美联储降息落地之后,利好预期是否将得到兑现?未来,有色板块运行逻辑又会有哪些新变化?日前,机构人士展开热议。

  国内外机构积极看多金价

  在经历了4月至8月的持续高位盘整后,最近国际金价再度实现突破。截至9月10日,伦敦金价格涨至3640美元/盎司,续创历史新高,年内累计大幅上涨38%。

  事实上,前期国际金价先后经历了贸易战和俄乌冲突缓解的考验,蓄势之后金价依然能向上突破,强势格局较为明显。

  与此同时,国内外的黄金股今年来也是高歌猛进。万国黄金集团(港股)、西部黄金、山东黄金(港股)、招金黄金、招金矿业(港股)、赤峰黄金(港股)等多只黄金股年内涨幅超100%;在美股市场,以伊格尔矿业、纽蒙特为代表的黄金股也在不断创新高。

  目前来看,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较高,并有望开启一轮有持续性的降息。

  从以往来看,美元利率、汇率的变化都会对国际金价产生较大影响。那么,此次美联储降息对金价构成怎样的影响?会不会是利好出尽?

  对此,中信建投期货贵金属首席分析师王彦青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美联储超预期的降息将给贵金属带来显著支撑,这是因为降息会使得国债等固定收益资产的收益率降低,而持有黄金并没有利息收益,这就会使得两者收益率的差缩小,进而增强黄金的吸引力。从另一个角度理解,黄金具有抗通胀的功能,降息通常会使得市场通胀预期升温,从而强化黄金抗通胀的属性。今年与以往不同的是,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并非全是由美联储自身带来的,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的干预也强化了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同时动摇了美联储的独立性,这也使得市场担忧长期美联储政策趋于宽松。因此,我不认为此次美联储降息是利好出尽。”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摩根大通、高盛、瑞银、美国银行在内的多家国际投行都预计,国际金价明年有望冲击4000美元/盎司大关。此外,高盛预计,在极端情况下,金价甚至有望升至

  5000美元/盎司。

  据记者观察,最近国内一些券商也将国际金价的目标价设为4000美元/盎司。对此,民生证券金属团队日前指出,美联储降息是催化因子,核心原因是美国财政和货币扩张带来进一步的美元信用担心和弱美元预期。预计明年中左右美债规模将突破40万亿,加剧市场对美元信用的危机。

  “我判断目前黄金正处在第三轮大牛市之中,主要依据来源于美国不断膨胀的债务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我认为国际金价明年冲击4000美元/盎司的概率非常大。”王彦青向记者指出。

  在他看来,后续可继续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动向,“美联储降息越多,货币宽松力度越大,同时未来的通胀风险也就更大,超预期的降息会给黄金带来更多支撑,使得短期黄金上涨更为迅速。但长期走势仍取决于货币宽松政策的持续性,若特朗普持续干扰美联储决策,金价向上动力将会进一步加强。”

  机构看好战略金属板块配置价值

  除了闪耀的黄金板块,今年来,得益于行业基本面回暖,稀土板块也是市场一大热点,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行业龙头今年来都迎来大幅上涨。

  展望稀土行业后市,中信证券金属团队日前表示,稀土板块运行逻辑并未变化,海外备库需求旺盛推动氧化镨钕供应偏紧,为稀土价格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中信证券还表示,近期钨、钼等产品价格持续强势运行,继续看好战略金属板块配置价值。

  此外,目前机构对能源金属基本面的改善也抱有预期。中信证券金属团队认为,9月份进入钴和锂政策扰动的密集期,刚果金出口政策变动以及锂云母矿权审查将持续带动板块情绪。同时下游需求景气度超预期,电池金属基本面底部改善态势明确。

  相比之下,今年来,工业金属价格表现相对平淡,伦铜、伦铝年内价格分别仅上涨13.8%、3%。

  展望工业金属后市,中信证券金属团队表示,铜矿供给扰动还在持续,二季度以来铜铝价格在关税冲击、淡季拖累等负面因素影响下保持强势运行,后续有望在供给约束强化、旺季需求回暖以及宽松预期兑现三大因素驱动下进一步上涨。叠加市场对铜、铝长期供需逻辑以及铝板块分红逻辑共识提升,继续看好板块配置价值。

  王彦青则认为,“工业金属对实体需求较贵金属更为敏感,在特朗普大打贸易战的情况下,实体需求仍将受到一定压制。当然,特朗普目前正推动财政货币双宽松的政策,部分抵消了贸易战的负面影响,但仍然难以推动工业金属大幅向上。”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