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反倾销背景下,中国轮胎企业加速转战非洲、拉美市场
一、欧盟对中国轮胎反倾销的最新进展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2025年5月21日,正式发布公告(C/2025/2778),启动对"中国原产新乘用车及轻卡充气橡胶轮胎(PCR和LT轮胎)"的反倾销调查1021。此次调查覆盖产品为“用于小型汽车(包括旅行车和赛车)以及载重指数不超过121的公共汽车或卡车”的新轮胎,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底。
欧盟委员会表示,将依据《反倾销基本条例》(Anti-Dumping Basic Regulation)第2(6a)条,因“中国国内价格与成本遭受严重扭曲”,不使用中国国内数据确定正常价值,拟选取塞尔维亚作为代表国计算正常价值10。调查预计在12-14个月内结束,若初步认定倾销与损害,可能在8个月内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
此前,欧盟已对中国卡客车轮胎延长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2025年1月起,税率0-35.75欧元/条),仅中策橡胶、风神轮胎等5家企业获得“零反倾销税”优待。此次针对PCR/LT轮胎的调查,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轮胎企业对欧盟市场的担忧。
二、非洲市场:中国轮胎出口的“新大陆”
面对欧盟反倾销压力,非洲市场因需求增长、政策支持及地理优势,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的重要替代市场。
1. 市场需求爆发
非洲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IHS报告显示,非洲轻型车新轮胎(载重≤6吨)需求从2012年至今持续超过160万条/年,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270万条/年。
政策推动新车销售:南非、阿尔及利亚等国出台政策,严格限制未通过安全测试和环保标准的二手车进口,推动汽车企业在非洲建厂(如十多家全球车企在南非投产),直接拉动轮胎需求。
2. 中国轮胎的市场表现
南非作为非洲“桥头堡”,2024年中国轮胎出口量达530.48万条,同比增长20.95%,出口金额2.36亿美元,占南非整体轮胎进口金额的33.45%(乘用车轮胎进口来源国第一,卡客车轮胎占比40.45%)。
非洲其他国家: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汽车销量增速迅猛(预计2027年尼日利亚销量达26万辆/年),成为中国轮胎的新增长点。
3. 企业行动
展会与渠道拓展:中国企业通过参加南非国际轮胎展览会(参展企业成倍增长),设立办事处、贸易公司或发展当地经销商,以南非为跳板辐射整个非洲。
本土化适配:针对非洲热带气候、复杂地形(如热带雨林湿滑路面、山地陡坡),企业推出MT/AT/RT全地形轮胎(如丰源轮胎的MT系列深沟槽设计、AT系列开放式胎肩),满足非铺装路通过性需求。
案例:湖北奥莱斯轮胎2025年“转战非洲”已见成效,厂区内大量轮胎集装箱发往非洲市场。
三、拉美市场:近岸外包与高端化布局
拉美市场(尤其是墨西哥、巴拿马等国)因近岸外包(Nearshoring)趋势(美国企业将供应链从亚洲迁至墨西哥)、地理 proximity(紧邻北美),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拓展北美市场的“桥头堡”。
1. 市场布局加速
墨西哥:中策橡胶与Aztema合作,在瓜纳华托州投资6亿美元建设高标准轮胎工厂,采用全自动化生产,年产600万条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主要供北美市场),预计创造2500个本地就业岗位。
巴拿马:作为拉美贸易中心(拥有科隆自由贸易区),中国轮胎企业通过参加拉丁美洲(巴拿马)国际汽配与轮胎展,深度拓展中、南、北美洲市场。2025年,路博轮胎展示“记忆橡胶轮胎N966”(耐磨指数500、适配油电车型),吸引众多专业买家9;丰源轮胎携“远路、福瑞驰、ARCRON”三大品牌,推出MT/AT/缺气保用胎等差异化产品,接待秘鲁、洪都拉斯等核心市场客户。
2. 产品高端化策略
针对拉美市场需求(如热带气候、山路/城市穿梭需求),企业推出运动操控系列(精准胎面配方、花纹块排列,提升过弯响应)、缺气保用系列(自支撑技术,保障长途运输安全)等高端产品,摆脱“低价竞争”标签。
案例:路博N966轮胎采用“赛车级材料补强层”“带束双层补强+胎体双层加强帘线”设计,耐磨指数达500,适配拉美复杂路况,成为展会焦点。
四、总结: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
欧盟反倾销并非中国轮胎企业转战非洲、拉美的唯一原因,但是推动企业加速市场多元化的关键催化剂。非洲市场的“需求爆发”与拉美市场的“近岸外包机遇”,让中国轮胎企业从“被动规避贸易壁垒”转向“主动布局新兴市场”。
未来,中国轮胎企业需进一步强化本土化研发(适配当地路况、气候)、渠道深化(发展当地经销商、设立工厂)及品牌升级(摆脱低价标签),才能在非洲、拉美市场实现长期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