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宝兰德)
8月23日,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的“全面可控应用支撑央国企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国有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与安全可控体系建设,吸引了来自央国企、科技厂商等多方代表参与。作为国内领先的基础软件供应商,宝兰德受邀参与此次盛会,副总经理李洪巍在会上发表题为《迈向全域自主可控——基础软件中间件的突围之路与生态协同》的演讲,并参与圆桌讨论核心环节,与行业共绘全域自主可控蓝图。
迈向全域自主可控的突围之路
从欧盟追求“技术自主、数据本地化”、俄罗斯提出“主权互联网”,到美国在技术领域对高性能芯片的限制,再到我国大力推进“信创、国产化战略”,过去十几年间,世界大国技术战略的演进方向深刻反映全球信息技术版图的地缘政治化正在加速到来。
李洪巍指出,“未来全球信息技术地缘政治冲突会持续加剧。”在技术主权与新地缘政治的背景下,实现基础软件的自主可控是国家安全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方面的发展趋势显化:以追求业务增长和安全生产为导向,推动技术战略和技术架构的全面升级,聚集基础设施、技术架构和业务场景三个核心目标,探索“业技融合”的新思路、新方式。
在我国信创、国产化战略中,中间件扮演着什么角色呢?演讲中李洪巍详细阐述了中间件在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版图中的关键位置。中间件作为位于操作系统之上、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撑的基础软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屏蔽底层系统差异,提供数据传输、应用调度等共性服务,还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高效性和高可用性。然而,国内中间件市场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国外开源无序使用导致的自主可控率低、应用创新根基不牢等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李洪巍提出了中间件全域自主可控的实现路径。他强调,实现中间件软件的自主可控,必须明确核心要求,包括技术路线自主性、技术供应链可控性、系统运行安全性和业务支撑可靠性。
共建自主可控创新生态协同
生态协同是打通自主可控"最后一公里"的核心支柱。唯有深化开放协作,才能构建真正安全可控、持续演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新生态。在会上,李洪巍强调,行业需构建信创技术应用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业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管理政策引导在核心业务场景中,全面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制定相关激励管理制度,明确企业不同部门和角色的责任与权利,为系统创新构建制度基础。
二是示范项目的研究与孵化:从企业核心业务出发,结合业务目标及最新技术成果,确定可行的应用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打磨促进行业创新的示范标杆。例如:应急行业的调度指挥体系、生产制造行业的业财一体化、能源行业的设备智能巡检。
三是积极推动行业信息技术协同创新生态建设:从企业所属行业/产业的核心技术需求出发,链接国内信创技术生态,探索共创面向行业整体产业链的跨组织技术应用方案,促进产业升级。
同时他分享了宝兰德在构建信创技术应用协同创新生态体系方面的经验。宝兰德通过与千余家生态伙伴完成互认证测试,共同探索面向行业整体产业链的跨组织技术应用方案,有效促进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他呼吁行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信息技术地缘政治化带来的挑战,推动国内中间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宝兰德已与千余家生态伙伴完成超4000款产品的互认证测试,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重点行业,成为推动国产中间件信创应用的重要力量。
自主可控数字底座方案赋能企业发展
具体到技术厂商如何赋能行业信创发展,他分享了宝兰德自主可控数字底座方案的探索和实践。“2个板块+3个赛道+N个核心产品+全链路端到端技术服务”,通过全栈中间件品类、智能运维和数智支撑平台等产品,对接信创国产化基础设施、支撑业务系统平滑迁移和稳定运行,助力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和业务发展。
除了精彩的演讲外,李洪巍还受邀参与了分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与来自中国铁路工程集团、北京燃气集团、飞腾等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可控软件生态的发展路径。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进入深水区,信创产业正从“可用”向“好用”全面演进,基础软件的自主创新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未来,在AI原生、云原生、数据驱动的新技术范式下,中间件将不再仅仅是系统连接的"桥梁",更将演进为智能驱动的"数字神经中枢"。行业生态建设将从单一产品适配走向全栈全场景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应用为导向、以安全为基石、以创新为引擎的协同发展新格局。宝兰德将继续与产业各方携手,共同推进基础软件创新生态建设,为构建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