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营收再创新高,但有些业务也离瓶颈不远了

小小MT4 来源:鞭牛士 °C 栏目:MT4下载

19 日晚间,小米发布了 2025 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实际业绩整体表现很好,但由于小米的股价涨了好几倍之后已经处于高位,所以除了展示财报里瞩目的数据之外知危编辑部倾向于多聊一些潜在的注意事项。

公司整体方面,小米本季度收入达到 1160 亿元,同比增长 30.5%;经调整利润( 加回股权激励、对外收购带来的无形资产摊销,扣掉投资收益,以及相应所得税调整等 )108 亿,同比增长 75%。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 22.5%,经调整利润率 9.3% 

拆分,小米的收入增长主要是靠数码家电产品互联网服务收入汽车收入增长三大块带动。

先说汽车业务本季度小米汽车收入为 206 亿元( 加上 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汽车及创新业务分部收入合计为 213 亿元)

第二季度,小米交付了 81302 辆新车,汽车均价为 25.3 万元单价有所上涨对比去年二季度,小米交付了 27307 辆新车,均价 22.9 万元。

因为销量增长带来的成本分摊,本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从 15.4% 提高到 26.4%

利润方面,汽车业务本季度经营亏损缩小为 亿元。随着 YU7 上市以及工厂产能爬坡,汽车业务跟随销量的增长实现盈利不成问题。毕竟,15% 左右毛利率的零跑汽车近日已经实现半年度盈利了。

但是,造车是个很卷的赛道,你有的配置,同行改款之后很快就能学习甚至超越。再加上锂电池的价格有企稳回升的趋势,小米 26.4% 的毛利率是否长期保持,是要打个问号的,虽然管理层明确提出不打价格战,但有的时候竞争对手会逼你入局。

2021 年前后,特斯拉也曾达到过 25% 以上的毛利率,但很快就被同行卷到 20% 以下——造车是个以规模取胜的行业,所以车企只要不亏,通过降价、降毛利扩大销量就是相对明智的选择。

归根到底,“ 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 ”吃掉别人的份额才能牢牢留在牌桌

其他业务方面,本季度小米手机的收入为 455 亿元,同比下滑 2.1%,和以往一样,基本处于波动状态。

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 作为竞争对手都很你追我赶小米手机偶尔会有几个季度增长,随后几个季度可能又会下滑,这种下滑不必特别在意。

电话会中,小米管理层提到,“ 在中国市场,小米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就是每年坚定不移地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在海外市场,我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在全球销量进入到 亿俱乐部,全面缩小和苹果、三星的差距,形成真正的三足鼎立。

不过,这话换 OPPOvivo 也可以说,尤其在市占率上竞争依旧激烈

具体来说,小米手机本季度出货量为 4240 万台,同比增长 0.6%,其中国内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 3.6%,海外市场的出货量则有所下滑。

但小米手机的均价同比下滑了 2.7%,从2024年第二季度的每部 1103.5 元下降到 2025 年第二季度的 1073.2 元。所以,对于小米一直在强调的高端化战略取得成效,辩证看待就行。

同时,手机业务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 12.1% 下降到本季度的 11.5%

从这个毛利率来看,可以说小米的手机业务就是其他以手机为载体的相关业务引流的。

截至 2025 年 月,小米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7.3 亿,同比增长 8.2%,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内月活跃用户数达到 1.85 亿,同比增长 12.4%

本季度,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 91 亿元,同比增长 10.1%, 这项业务的毛利率高达75.4%。 其中广告业务收入为 68 亿元,同比增长 14.6% 。游戏业务收入为 11 亿元,同比增长 5.1% 

未来,广告收入依然能维持较高速增长,但游戏业务的增速不是很乐观——腾讯、网易、米哈游等游戏公司有逐渐关闭渠道服、引导玩家至官网下载的趋势,今年1月原神就宣布正式关闭小米渠道服务器,这会降低下游手机厂商的游戏分成。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为 387 亿元,同比增长 44.7%,毛利率 22.5%,同比提升 2.8 个百分点。

其中,平板产品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 42.3%;可穿戴产品( 手表手环 )收入同比增加 70.9%;智能大家电的收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 66.2%。小米的空调产品出货量超 540 万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速超过 60%;冰箱产品出货量超 79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 25%;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 60 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5%

小米的优势是价格实惠、设备智能操控,以及外观更具设计感。财报中提到,截至 2025 年 月 30 日,小米 AIoT 平台已连接的 IoT 设备数( 不包括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 )增长至 9.9 亿,同比增长 20.3%;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其 AIoT 平台的设备用户数达到 2000 万,同比增长 26.8%2025 年 月,米家 APP 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 16.8% 至 1.13 亿,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 16.4% 至 1.53 亿。

但是,创历史新高的空调业务体量已经不小,上涨瓶颈开始出现奥维云网数据,月份中国空调市场线上+线下全渠道市场排名中,小米的市场份额达到 10%,排名第四。

上周,小米总裁卢伟冰还与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就 7 月份中国空调线上市场份额小米是否超过格力排名第二隔空对呛( 争议在于数据口径 )。

可以说,低垂的果实接近摘取完毕。接下来,小米在空调这个赛道要打硬仗了。

传统空调巨头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几十年的积累,掌握了压缩机、空调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技术。格力甚至会集中采购大宗原材料( 如钢板、塑胶原料、铜材等 )转售给上游供应商,再由供应商加工成零部件卖给格力,通过大规模采购压低成本。

而小米此前的空调产品由外部代工,第一座空调智能工厂要到今年 11 月投产。

小米空调今年在中国零售市场达到行业前三、2030 年中国市场数一数二的目标能否实现是未知数。

当然,整体来看,小米无论是汽车业务还是数码家电业务,在海外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出海方面的成果能再加一把劲,潜在的业务瓶颈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转载自知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