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23日,“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欧盟地区委员会原秘书长格哈德·施塔尔(Gerhard Stahl)出席并演讲。
格哈德·施塔尔表示,信任是任何合作的基础,也是详细的监管合作的基础。有一些要素是信任的组成部分,首先是稳定性,以及能够被自己国家公民信任的社会。当一个政府不能够确保全球化的输家被赢家所支持,这时这个社会的内部凝聚力就会削弱,对国际关系产生问题。
对此他提到了欧洲,他指出,欧洲是市场经济,跟盎格鲁萨克森的经济制度相比,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欧洲更成功的保留了内部的凝聚力。“作为欧盟我们是基于规则的,根据宪法我们的政策必须要促进凝聚力团结。各个国家的社会政策都是不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信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确保全球化让大家都受益。”
谈及监管,他表示,欧盟在气侯政策方面是先锋,气侯政策关系到人类的命运。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来实施气侯政策,欧盟有非常雄心勃勃的气侯政策,使得欧盟能够实现自己的气侯目标,这也是一个跨境的信任机制。
跨境信任机制意味着什么?他解释到,也就是说进入欧洲的进口品是要有一个碳价的,如果人们认为这个产品没有能够满足欧盟的环保生产的条件的话,跨境信任机制就是要阻止碳泄露。“如果一个国家应用最高的标准,在欧洲进行了更多成本密集型的生产,那我们就需要进行谈判。我们的系统调节在2026年开始正式实施,这个跨境的信任机制将会与贸易伙伴产生很多问题,他们就会说这是不是一个新的保护主义的工具呢,把它藏在气侯目标之后,使得欧盟可以阻止来自外部的竞争。”
因此,欧洲基金会和印度的合作伙伴一起特别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确保在实施这个机制的时候,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会被忽视。他强调,这个体系也将为欧盟带来收入,但是这个收入只是为了补偿生产结构上面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