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闭门会:1.5万亿或砸向这些 “看不见的基建”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下载

  来源:百亿基金经理内参

  本期大摩宏观闭门会议的主题为《从贸易到科技,谁主沉浮?》,主要聚焦两个话题。

  话题一:美元走弱的深化对投资格局会有哪些影响?

  美元走弱的深化对投资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资产配置多元化:过去全球投资者普遍依赖美元资产,但美元走弱促使投资者开始考虑对冲美元风险或多元化配置资产,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亚洲的股权基金、养老金等机构已开始调整资产配置,转向其他货币或资产类别。

  • 新兴市场受益:美元走弱通常有利于新兴市场,因为本币升值可能改善这些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和贸易条件。然而,当前背景下,美元走弱更多反映了对美国经济例外论的质疑,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态度趋于保守,因此新兴市场股票并非全面受益。

  • 出口导向型经济承压:对于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如台湾、韩国),本币对美元升值可能削弱其出口竞争力,导致相关股票市场表现不佳。例如,台湾的高科技半导体行业因出口导向性较强而面临压力。

  • 金融市场波动:美元走弱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投资者需重新评估风险敞口。尽管历史上弱美元对新兴市场有利,但当前环境下,市场更关注长期结构性变化,而非短期利好。

  • 人民币汇率影响:美元走弱可能带动人民币相对升值,但中国经济学团队预计人民币未来可能进一步走弱。因此,人民币短期走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投资者需谨慎看待汇率变化对资产配置的影响。

  • 长期趋势变化:美元走弱标志着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可能进入多元化阶段,长期投资者(如主权基金、养老金)可能加大对非美元资产的关注,尤其是中国科技等具有结构性韧性的领域。

  话题二:中美贸易关系,上周我们明确回应了在考虑谈判,接下来关税降低的路径和政策应对会怎样?

  1. 关税降低的路径

  • 谈判窗口开启:近期中美双方释放了正面信号。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明显降低”对中国产品的关税,美国财长也认为高关税不可持续;中国官方首次回应“正在评估”美方的谈判意愿,标志着双方进入可控博弈阶段。

  • 预期降税幅度:

  • 当前中美部分商品的关税率高达107%,预计通过谈判将在下半年逐步降至30%-40%,但不会完全撤销。

  • 未来美国可能转向行业关税(如半导体、钢铁等战略物资),而非针对中国的全面关税,政策将更精准化。

  2. 政策应对

  • 企业层面:

  • 由于行业关税的调整需经历调查(约半年以上)和实施周期,企业短期内(未来6-12个月)难以做出明确的产业链重构决策。

  • 长期来看,若关税结构稳定,企业可能逐步将产能转移至其他国家(如2018-2019年关税战后的调整周期约18个月)。

  • 金融市场反应:

  • 市场对关税下调预期持乐观态度,但对企业长期投资仍谨慎,因政策落地存在时间差。

  • 人民币汇率可能受谈判进展影响,但通过贬值对冲关税的效果有限(美元走弱背景下,人民币对第三方货币贬值空间较小)。

  3. 中国国内政策配合

  • 短期以投资为主:

  • 政策优先通过基建投资(如城市更新、制造业设备升级、老旧小区改造)拉动经济,七月份或推出1-1.5万亿新增刺激,其中投资占比大。

  • 消费刺激(如生育补贴、消费品扩容)为辅,但因直接发钱不在政策选项内,效果可能滞后。

  • 出口下行应对:

  • 出口受关税拖累明显(中美航线运量已跌30%-40%),政策侧重内需提振,但完全依赖消费对冲关税“不现实”。

  4. 风险与时间线

  • 关键时间点:谈判可能在6月启动,关税下调或在下半年逐步落地。

  • 不确定性:若美国转向行业关税,中国企业需适应更复杂的贸易规则;全球投资者对中美关系缓和持观望态度,短期内配置中国资产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