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185米构架塔风电机组完成吊装!

小小MT4 来源:每日风电 °C 栏目:MT4下载

中国风电新闻网讯:2025年3月31日,黑龙江七台河市勃利县250MW风电项目76号机位成功完成全部吊装,该风塔采用了青岛华斯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斯壮能源”)的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架技术,轮毂中心高度为185米,不仅刷新了钢制风电塔的全球新高度,更是实现了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架技术在高寒(零下33度)地区的首次成功应用。

华斯壮能源的新型风电塔架技术-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架技术采用模块化空间桁架结构,适用于轮毂中心高度为140-200米的陆上大型风电机组,助力风电机组有效捕捉高空更稳定、更强劲的风资源。近年来,通过华斯壮能源与同济大学的联合技术迭代,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成功应用,该项技术不断实现跨越。目前华斯壮能源已具备200米以下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架研发设计及制造安装能力,标志着我国将空间桁架结构应用于风电塔架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为风速高切变区域风电开发所需要的超高塔架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新世界纪录:中国智造定义风电新高度

勃利项目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地处东北高风速高切变风资源区。项目采用华斯壮能源自主研发的预应力构架式钢管风电塔架技术,轮毂中心高度达185米,较常规钢制单管塔适用高度提升近20%,成为陆上钢制风电塔架领域“世界第一高塔”。在风速高切变区域,该技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高效提升风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可捕获更高空域稳定强劲风资源,单机年发电量较钢制单管塔预计提高20%-30%,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能源转型注入绿色动能。

技术创新:轻量化、模块化破解行业痛点

185米构架塔采用“四边形空间桁架结构”,通过精密力学仿真与材料优化,实现塔身自重较同等高度钢制单管塔减少30%,钢材用量降低25%。同时,创新模块化设计将塔架分解为标准预制件,所有构件及零件均为工厂标准化生产,经工厂全面检测合格后出厂,质量检测的前置性大幅降低了现场安装的质量控制难度,同时模块化轻量化设计也大幅降低了运输难度。项目施工中,团队应用智能化吊装系统,将安装周期缩短至10天左右,较传统安装工艺效率提升50%以上。这一技术不仅适用于三北大基地,更适合在中东南部低风速高切变地区推广使用,可激活我国80%以上的低效风资源区。 

经济与环保双赢:度电成本下降15%

136号文的发布标志着新的变革。该政策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并建立了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随着固定电价机制退出市场,市场化竞争使风电电价波动加剧,尤其在中东南部低风速区域,传统风电项目资本金收益率可能跌破5%,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华斯壮通过技术优化实现安全高效提高塔架整体高度,显著提升发电效率,并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据测算,勃利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得益于发电效率提升与运维成本优化,项目整体度电成本(LCOE)可降低约15%,投资回报周期可缩短至8年。在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项目年均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再造6.5万亩森林,真正实现经济与环保效益的双赢。国家能源局专家评价称:“华斯壮能源的桁架塔技术打通了风电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对实现‘十四五’风电装机目标具有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