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译览全球
2025年4月3日,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贸易战”中再次做出令人咋舌的举动,他将位于南大洋的赫德岛和麦克唐纳岛列入新一轮“对等关税”目标清单。这两座以企鹅和海鸟种群闻名的无人岛,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地图”意外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南极赫德岛上的帝企鹅,图源:INGER VANDYKE/GETTY IMAGES
在周三(4月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以一张标注“关税目标国家”的海报为道具,宣布对数十个“国家”征收10%的“折扣互惠关税”,其中赫然包括赫德岛和麦克唐纳岛。然而,这两座岛屿既非主权国家,也无任何人类居住痕迹,更不存在出口贸易。美方文件声称,两岛对美国征收10%的“关税”,并小字注释包含“货币操纵和贸易壁垒”,这一说法被国际社会视为荒诞注解。
作为南大洋最偏远的岛群之一,赫德岛和麦克唐纳岛总面积约372平方公里(约3.7万公顷),略大于美国费城,由澳大利亚自1953年起实际管理。赫德岛拥有2745米高的活火山莫森峰,80%区域被冰川覆盖;麦克唐纳岛由多个岩石小岛组成,2005年的火山喷发曾重塑其地貌。两岛因独特的极地生态系统于1997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是王企鹅、象海豹等珍稀物种的重要栖息地,目前仅允许科学考察、商业捕鱼和旅游船只有限进入。
尽管《南极条约》明确规定南极洲及周边岛屿“用于和平目的”且“禁止主权声明”,澳大利亚仍通过1953年国内立法将两岛纳入海外领地,并以“坚决行动”计划对周边200海里水域实施管辖,宣称该区域覆盖“约10%的地球表面”,目标是应对海盗和污染等“安全威胁”。2002年,澳大利亚进一步设立海洋保护区,2024年将其边界扩大近四倍,强化对南大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控制。当澳大利亚本土及圣诞岛、诺福克岛等海外领地同步被列入10%-29%的关税清单时,澳方反应显得尤为复杂。澳大利亚南极司负责两岛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研究,但当《连线》寻求置评时,澳外交与贸易部仅表示“遵循国际南极合作精神”,未直接回应关税争议。
“将无人岛纳入关税目标,显然违背了《南极条约》的合作精神。”极地地缘政治专家伊丽莎白・布坎南(Elizabeth Buchanan,音译)指出,美国此举暴露了其对南极治理框架的漠视。根据条约,南极地区禁止军事活动和经济开发,而特朗普政府将贸易争端延伸至极地生态保护区,被视为“用经济霸权践踏国际规则”。事实上,两岛的“关税争议”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曾因试图“购买格陵兰岛”引发北欧国家集体抗议,此次对南极岛屿的关税举措被视为其“地缘经济扩张”的延续。分析认为,美国可能试图通过制造“虚拟贸易壁垒”,为其在南大洋的军事存在和资源勘探铺路——尽管两岛目前并无任何经济活动。
截至发稿,白宫未回应置评请求,而澳大利亚的沉默凸显了盟友间的微妙张力。当关税大棒挥向企鹅栖息的冰川与火山岛,这场“没有出口商的关税战”已成为全球贸易体系混乱的象征。正如布坎南(Buchanan,音译)所言:“当政治博弈凌驾于科学与生态保护之上,南极的纯净正在被关税数字污染。”在极地冰盖加速融化、全球气候危机加剧的背景下,赫德岛和麦克唐纳岛的命运折射出国际治理的深层矛盾——当地缘野心与生态保护正面碰撞,这场荒诞的关税争议或许只是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