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只给少数人看
作者:邓新华
前几天,马斯克接受了一个采访,说自己对腐败逼得太紧了,他担心自己会被刺杀。
马斯克说:“逼的太紧,人们会变得绝望,这就是问题所在。资金流一断,他们就付不起孩子的学费了。然后他们会说:‘去你的!我要为我的孩子杀了你。’听着,我们会打击腐败,让文明继续前行。但如果我彻底摧毁贪污腐败,他们就会杀了我。”
马斯克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我前些天的文章就说过了。
我先说明:第一,我支持减少管制,削减财政开支。第二,我对马斯克的好感已经不多了。此文为纯技术分析,不涉及对马斯克的好恶判断。
我先说说张维迎和林毅夫。
1984年,张维迎提出价格双轨制。
很多人不太理解价格双轨制的意义。他们以为,价格双轨制就是为了解决价格改革的问题。
其实,价格双轨制更大的意义是,提出了一种改革的智慧,那就是,改不动旧力量时,不妨先培育新力量。
大家都知道,林毅夫和张维迎在产业政策上是论敌,但,林毅夫对双轨制的认知,其实是很高的。
他曾经这样解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成立:当年他们这些海归,发现北大改不动,于是他们想,改不动旧的,那我先搞个新的,不行吗?于是,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了。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很成功,有声望,教师的收入还高,于是,其他系的精英就愿意跳过来,没跳过来的人,也会要求本系学习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做法。于是,北大慢慢也就改得动了。
其实回过头看整个中国的改革,就是个双轨制大型现场。
农村的财政供养人员少,就先再农村搞土地承包,非常成功。然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里搞承包制。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崛起,然后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这时候再改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可以去市场上找工作,自然就容易改了。可以说,如果不是因为新的一轨——民营企业能够为下岗职工提供足够多的岗位,谁都没有办法稳定推进国企改革。
1980年代到1990年代初,多少官员下海,那就是因为,体制外的新力量发展起来了。
再回到马斯克的问题。
美国联邦政府有着异常庞大的雇员群体。例如,退伍军人事务部就有48万雇员!
不管价值观上如何,客观上,他们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
首先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群体会膨胀到这么巨大?
其中的原因,你可以列举很多很多。
但在我看来,其实就一个原因:体制内比体制外要香得多。
我肯定是支持改革的,但是改革也有两个做法。
一是直接跟体制内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开战,裁掉他们。
二是先不动体制内的岗位,先大力减少权力,让体制外变香,到体制外找工作变容易,然后再裁体制内的岗位。
马斯克选择了第一种。现在马斯克醒过味来了,担心自己被刺杀了。
从体制外的人的角度来看,你马斯克在体制内大打出手,但我体制外的人没感受到明显的改善,我也不会支持你。我会认为那是你们内部狗咬狗,跟我没关系。
所以马斯克的做法,恐怕是两面不讨好。
不知道马斯克是不是能够理解双轨制的智慧。
目前来看,川普、马斯克都是追求短期化效果的人。短期我裁员了,我省钱了,我多么厉害多么伟大,你们鼓掌欢呼吧。
几年前,张维迎老师就说过:“如果马斯克从政,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不得不佩服张老师的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