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市场突如其来的调整中,很多小伙伴沉浸在担忧之中,而忽视了一则重磅数据。
3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制造业PMI数据——
制造业录得50.2,环比升1.1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
非制造业PMI也录得50.4%,环比升0.2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更是达到51.1%,环比升1个百分点。
同时,3月3日,公布的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8,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度连续第5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之上。
这一系列数据的反弹,不仅超出了市场预期,还明显超过了季节性因素带来的影响。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悄然回暖,而这可能是一个被忽视的大利好!
2月PMI的强势回升,市场却反映平平,是因为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数据,甚至对数据存在一定误解。
很多人认为,2月PMI的回升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受到春节复工复产的短暂效应,不具有持续性。
而据西部证券研发中心的数据,1、2月制造业PMI均值为49.65%,高于去年同期49.15%。
同样,财新也对比了历年春节同在1月的年份(2014、2017、2020、2023),2月PMI环比升幅平均在0.8pct(含2023年疫情扰动后的大幅反弹),今年2月的升幅明显超过季节性。
这说明,经济回暖不仅仅是春节后复工复产的短暂效应,而是有着更为坚实的支撑。
另外,从官方制造业PMI数据看,2月制造业的回升,主要由大企业带动,这也引发大家对中小企业复苏步伐相对滞后的担忧。
从数据看,2月大型制造业企业PMI回升2.6个百分点至52.5%,在本轮复苏中扮演好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但中型制造业企业PMI下降0.3个百分点至49.2%,小型制造业企业PMI下降至46.3%。
从下图可以看到,2020年四季度以来,小型企业PMI长期处在50荣枯线下方。
这主要是因为经历了特殊事件后,尽管2020年事件得到一定控制,出口有所增长,但带来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在主动补库存趋势下,也带来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对小企业来说,有较强的挤出效应。
同时,尽管经济有所复苏,在在特殊事件中,对线下消费和服务业的打击是比较大的,不少中小企业又是以线下服务和消费为生,因此复苏之路确实更为艰难些。
但注意,我们在开头给大家放了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的数据,录得50.8,环比升0.7个百分点,为近三个月来高点。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财新PMI呢?
先清楚一点:
官方PMI调查的样本企业,以大中型制造业为主,主要是央企、国企,反映的是大企业的状况,小型企业和民企的权重比较低,对PMI的读数影响就比较小。
而财新PMI,以中小企业为主,而且都是民企。财新PMI的样本企业,虽然没有明确对外公布,但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占比比较高的民营企业。
官方中小企业PMI有一定收缩,而财新PMI却持续景气,这就说明,尽管中小企业整体复苏不够强劲,但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民企当起了扛把子,对未来经济复苏的预期是很乐观的。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当地的中小企业能率先复苏起来,又怎能说不是好事一桩呢?
当然,我们也期待后续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静待大中小企业出现全面复苏的态势。
如果对官方PMI数据进行更细化的分析,则可以看到更多的惊喜。
先来看需求。
经济增长的趋势往往由需求驱动,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企业是为了利润而干活,而要有利润,得先有订单。
我们主要看新订单指数,这是PMI最重要的一个分项,占了读数权重的30%。
2月新订单指数从49.2反弹到51.1,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
其中,高耗能行业新订单环比+3.4pct至接近51%,创2023年4月以来新高;
消费品制造业环比+2.3pct至51%以上,1月15日“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加力,1月20日以来各地区逐步落实,对2月商品消费需求有一定提振。
有了订单,企业才能过冬。
新订单数据还可以结合产成品库存数据来看,新订单与产成品库存之差,可以作为生产的领先指标。
因为只有在新订单消化了产成品库存的前提下,后续生产才能继续旺盛。反之,如果新订单连产成品库存都消化不了,说明需求还不够旺盛,企业扩产的动力也就不足。
2月新订单与产成品库存的差值为2.8个百分点,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这说明企业对经济的预期正变得乐观。
2月生产指数从49.8升至52.5;出厂价格指数48.5,较上月升1.1个百分点,也从侧面说明对企业对供需关系预期是比较紧的。
在库存方面,原材料库存环比-0.7pct至47.0%;产成品库存环比+1.8pct至48.3%。
这个数据是要注意的。
一般来说,产成品库存往上、原材料库存往下时,可能意味着企业更倾向于减缓采购力度(原材料库存下降),同时由于生产的惯性导致产成品库存还在积累(产成品库存往上)。这往往发生在需求不好时,企业预期库存卖不动,所以想减少采购。
但从2月数据来看,采购量环比+2.9pct至52.1%,彰显的是节后企业复产、积极备料的信心。
那么,原材料库存环比下降、产成品库存环比上升,更可能是企业积极为旺季备货,原材料消耗加快。又由于企业生产意愿提升,产成品库存边际抬升。
尽管整体经济数据表现亮眼,但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的复苏有一定的不均匀性。
比如高能耗制造业的生产反弹更明显,而贴近下游的消费品制造业的生产修复斜率相对偏慢,下游产业的实际需求仍有待进一步提振。
但综合来看,2月份的PMI数据还是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制造业的景气水平总体回升,中国经济正在回暖。
这不仅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回暖,也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随着后续政策的发力,需求可以进一步回暖,生产有望继续加速。
让我们拭目以待,迎接2025年经济复苏的浪潮。
懂王后续又会有哪些招数?国债走势不明,AI能否引领投资新浪潮?科技股是否已到最佳入场时机?黄金又该如何配置?
公开场合不便多说,我们准备了以下福利,限时免费领取。
投资人必看音频课、内部特供-高阶视频课《股票池的筛选步骤》、管清友吴小平等财经大V解疑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