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黄山在线
第十三届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2023安徽民宿大会、2023创意黄山发展大会……
进入11月,秋韵犹存的黄山大地,密集播撒下发展的“种子”。
一场场国际化、高端化、多元化的盛会,让黄山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一次次推介、展示、签约,让更多的目光关注到了黄山的发展优势。
项目建设高歌猛进,创意创新跨界融合,消费市场热情高涨,营商环境效应凸显,民生福祉提质加码,一个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黄山,正以砥砺前行的姿态、乘风破浪的闯劲,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打造“七个强市”,奋力走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按季“赛马”、逐月调度,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提质、持续向好。
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出台《黄山市助推企业稳生产拓市场扩投资实现“开门红”若干政策》《黄山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市财政累计拨付涉企资金1.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8.1亿元,减免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租金147.89万元,有力支持市场主体、提振市场信心,稳住经济基本盘。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高位推动、市县联动,聚焦“招大引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屯溪区东风井关动力总成,歙县PCB电路板、新型铝材,黟县关麓国际康养度假区等12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签约落地黄山,项目协议投资额163.1亿元、同比增长74.1%。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5.6亿元,年产300万平方米电路板产业园、农夫山泉黄山生产基地、歙县奥特莱斯新型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池黄铁路、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等项目加快建设,皖南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徽州区城北智能制造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
项目建设掷地有声,招商引资精准发力。我市实施重点产业领域招商攻坚行动,组建亲子游乐、高端品牌酒店、新能源和汽车电子等若干细分产业招商小组,打出“双招双引”更强攻势。1—10月,全市新签招商引资项目406个,其中:新签亿元以上项目155个,协议投资额411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34个、同比增加36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9个、同比增加12个。
全力“拼、抢、赶”的路上,黄山市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夯实产业发展这个硬支撑,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发展势头向上向好
截至10月28日,黄山风景区年内累计接待进山游客突破400万人,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截至11月8日,黟县西递、宏村今年接待游客量突破400万人,超过旅游形势最好的2019年全年游客接待量。
踏着创新的时代节拍,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黄山正加速奔跑。今年4月,我市创新开展“免减优·促消费”系列活动,4—5月份首创每周三“黄山市景区免门票开放日”,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在工作日每天共发放1万张免费门票。6—8月份全市景区首次面向青少年、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实施免门票。9—10月份面向全体游客和东三省、珠三角、亚运会等目标群体发放各类文旅消费券5000万元,11—12月份,黄山市每周三实施所有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追加发放景区消费券5000万元,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景区降低门票价格,南屏等6家景区免门票开放,旅游消费全线升温。
1—10月份,全市共接待游客7501.1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3.76亿元,均超过2019年全年总量,“免减优”带来直接增量消费4.4亿元、拉动消费超30亿元。
户外交响音乐会、国际时装秀、乡村戏曲节、博物馆奇妙夜、嗨笑剧场、荧光夜跑等一批行进式、沉浸式、场景化、互动式的文娱活动广受市民游客追捧,岸香·居田谷、塔川书院、我的收藏等一批民宿形成集聚发展燎原之势……从黄山之巅到新安江畔,从古城街巷到美丽乡村,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玩法不断涌现,展现了黄山的青春友好、开放热情,丰富了游客的旅行方式,满足了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世界级核心吸引物带动全域满天星的良好态势日益显现,黄山全域旅游轮廓日渐清晰。
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全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第一届中日韩新农人交流项目、长三角地区外籍人士“皖美体验行”、世界香·中国红2023“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等外事活动精彩纷呈;打通黄山—宁波舟山港、黄山—上海港海铁联运双向通道,航空口岸国际货运业务实现“零的突破”。前三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888万美元、同比增长112.9%。
——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联动第34届上海旅游节同期举办黄山旅游节,上海大学黄山国际传播研究院揭牌成立;15家企事业单位加入杭州都市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与浙江大学签订新一轮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协议,与浙江衢州市、江西上饶市、福建南平市签订四省边际城市成果转移转化共同体倡议书。
——深入实施制造业“3115”行动计划,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家;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等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增省级智能工厂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6家;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最友好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施总投资近百亿元的全域绿色新能源补给站工程,计划到2027年全市新建公共充电桩5800个、专用自用充电桩2926个。
——全面推动绿色转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提档升级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前三季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黄山市、歙县荣获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相继推出“村落徽州贷”、EOD、VEP等绿色金融项目,累计获得国有银行授信近130亿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新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8家;全面打响和培育田园徽州、歙采缤纷、黟品五黑、太平有礼、状元好物、祁红屯绿等精致农业品牌;南溪南、西溪南、祖源、蜀源等非景区村庄以“黑马”之势跑赢不少传统景区;532家乡村运营公司实现营收1.65万元,直接带动村集体增收2447.6万元。
一组组亮眼数据,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实践探索……黄山正迸发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发展温度直抵民心
前不久,我市组织重点企业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才纳贤,年薪最高达到50万元,现场达成意向8人。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深做实“四千工程”,纵深推进“迎客松英才计划”,持续扩大“海聚英才·揭榜挂帅”“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涵养“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实现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和相互成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和强劲动能。
营商环境是投资风向标、发展晴雨表。我市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开展助企纾困增效、改进政务服务等工作,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今年我市公开选聘了126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就是为了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提升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工作的参与度、获得感和满意度。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建设高品质口袋公园,打开绿地空间、完善服务功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完成新改扩建7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800个,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39个,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28万个。7月至10月,全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渠道受理群众和企业诉求91952件,办结率99.78%,平均回访满意率99.91%。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我市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昂的旋律。
千帆竞秀满目新。随着国际盛会的接踵而至,黄山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城市的热度、温度、美誉度持续上升,黄山这片热土也将以更加充沛的力量全力奔跑,奋勇前行。
题图:樊成柱
值班编辑:程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