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平
随着第四届江阴发展大会暨2023经贸洽谈会拉开帷幕,10月31日,与之配套的20多场专业招商会陆续进行中。
江阴是中国民营工业经济第一大县,2022年实现经济总量475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66万元,处于全国领跑地位。到目前为止,这个总人口约178万的县级市拥有约26万家市场主体,诞生了41家各类500强企业、61家上市公司。
当前,江阴最重要的担当是做“江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如何作为?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给出了一个关键词:全域科创。
从“全速转型”拓展城市空间看,经过2年多的努力,江阴腾退、提升低效用地2.1万亩,形成了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地块5个,重装升级了17个特色产业园,以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为市场主体布局前沿产业提供新领域,为传统产业现代化提供新空间,并为已有主体配套上下游,降低成本。
从“全域科创”重塑城市气质看,“科创江阴”一盘下的“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格局已全面拉开。过去的1年来,江阴新建成投用科创载体超过167万平方米。其中体现政府主动作为的一个关键是,江阴设立了50亿元政府母基金实施“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完成了天使、VC、PE、并购全链条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有效覆盖企业“初创—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
从“全面开放”提升城市能级看,主要在于聚焦完善现代立体大交通体系,如不久前刚刚投入使用的沪宁沿江高铁站以及即将通车的锡澄轨道S1线等。此外,高新主城区、临港开发区、霞客湾科学城等5大主体功能区和江阴港、综保区、跨境电商等3大高能级有序推进,为区域一体化、对外大开放、融入双循环提供了支撑。
从“全城更新”扮靓城市颜值看,长江江阴段的“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生态走廊已呈现,口袋公园、城市客厅、便民服务圈等可让居民快速实现“City Walk”(城市旅行)。
据了解,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217个高端项目将在本次大会期间陆续签约,涵盖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集中签约的重点项目40个。
编辑:徐芸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