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凝聚着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千百年经久不衰。
对于行业而言,2023年极不平凡,从业者推动和呼吁多年的中国白酒申遗,迈出了关键一步:李渡与泸州老窖、茅台、五粮液、古井贡、汾酒、洋河六家名酒企业,联袂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
近日,为让白酒申遗得到更广泛的关注,李渡启动了“白酒申遗看国宝李渡”的项目,邀请知名历史文化作家、阳明文化书院创办人度阴山,文化学者、艺术学博士何楚涵,作为白酒申遗体验家,走进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对话珍酒李渡集团副总裁、李渡酒业总经理汤向阳,一场沉浸式白酒文化体验之旅的大幕徐徐拉开。
800年历史的元代古窖,至今依然保持活性的167个OTU(远古时代的古菌群落),这些堪称“文物级”古物,诉说着李渡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作为申遗“七子”之一,行业有目共睹的是,李渡一直在不遗余力修炼内功,不断稳固着中国白酒申遗的根基:在守护传承,延续历史的基础上,李渡不断创新工艺,在古窖池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口四香”的风味,收获了“行业黑马”的实力标签,更在国际上广受认可。
“让世界文化遗产飘香世界”的宏大愿景,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李渡以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为载体,为中国白酒申遗提供了大量可靠全面的材料和积极探索。
800年元代古窖 ——“七子”李渡的根基所在
中国白酒申遗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关注的焦点。2018年,中国白酒老作坊申遗联盟成立,2021年,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举办了中国白酒联合申遗筹备会。行业内人士也一直在呼吁希望加快中国白酒申遗。
白酒,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回顾历史,中华文明史离不开酒。
何楚涵介绍,中国酒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厚重且浪漫的文化符号,从三国时期的煮酒论英雄,到李白以酒会友、以酒消愁,再到后来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白酒和太多历史人物有着浪漫的碰撞,白酒饱含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处世之道,这是中国人爱酒的根源。白酒看上去清澈,但滴滴都是精华,特别符合国人内敛含蓄、外圆内方的气质。
因此,白酒申遗,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白酒、推动白酒“走出去”,并大力弘扬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态、社会道德、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
在国务院公布的一至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12处与白酒有关,承载着东方独特的酒文化。这些白酒老作坊,更是集生物工程科技、环境利用理念、建筑构筑技术于一体的活态文化遗产,白酒传统酿造技艺更是属于我国独有的知识产权。
而在中国,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比李渡所拥有800年元代古窖更早的遗迹。历史的厚重感为李渡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珍酒李渡集团副总裁、李渡酒业总经理 汤向阳汤向阳介绍,自己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时也非常震撼,没想到老祖宗居然留下这么好的文物遗址。如何在保护的同时,让古窖池得到活化利用?又如何把这些好东西在现代,变成消费者喜欢的高品质酒,是李渡一直以来的探索方向。
“文物古窖微生物,800年后安新家,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指导思想。”汤向阳说。
2021年到2023年,李渡逐步完成了国宝李渡一号实验车间投产、国宝李渡酒庄正式投粮酿酒、国宝李渡酒庄首次头排开窖等工作,标志着从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到800米的一号试验车间,再到8公里外的国宝李渡酒庄,李渡成功实现了古窖池微生物菌群的分离、复壮、扩培,让167个OTU(远古时代的古菌群落)安了“新”家。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通过技术创新活化工业遗产,窖池见证了古老酿酒技艺的传承和延续,是李渡品质的基石。有形的白酒老作坊遗址,与无形的代代相传的酿造技艺,是李渡作为申遗“七子”的根基。
修炼内功,科技创新,国宝李渡的白酒申遗实践
事实上,“中国白酒七子联合申遗”这一白酒行业的标志事件,李渡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文化学者、艺术学博士 何楚涵在何楚涵看来,“这次七子申遗事件中,李渡像是一个白酒事业的公益者,无论是组这个局,还是说在尽最大的热情去做这件事,李渡其实都是在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让全世界人知道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等,而承担起“润滑剂”的作用,这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新名片。”
知名历史文化作家、阳明文化书院创办人 度阴山而度阴山则认为,申遗对李渡个体的影响和价值,要远远低于对国家和民族的价值。
“让世界文化遗产飘香世界”,是李渡的宏大愿景。一直以来,在助力白酒申遗,加速中国工业遗产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李渡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对古窖池的保护活化,凸显了李渡将基于元代古窖底蕴上的品质打造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方向。李渡与江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为等进行深度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古菌群分离、复壮、扩培上的突破,解决了古窖微生物规模化酿酒生产的核心难题,是一场少有的高价值科技创新尝试。
在传承传统酿造技艺的同时,李渡正不断以科技打造白酒品质的核心竞争力,持续为白酒申遗助力。“一口四香”也屡屡获得国际认可,飘香世界。
品质之外,李渡坚持差异化举措,在持续挖掘国宝文化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的行业标杆。
在度阴山看来,各个行业都有沉浸式体验,但真正能做到、做好的没有几个。因为从中国古典哲学的角度来看,难度很大,类似于庄子哲学中物我两忘的境界:想把事情做到极致,就必须把心和物融为一体,对每一个物都要用心,用心就是一种沉浸式的跟物合二为一。明代的思想家心学大师王阳明给浓缩成四个字叫“心外无物“。
而李渡的沉浸式体验,处处可见用心之处,不管是全程沉浸式体验活动,全域体验组织架构,还是体验式推广活动。譬如,体验者吃酒糟冰棒、酒糟鸡蛋,在第一口带着酒糟味的冰棒、鸡蛋入肚后,体验者对李渡“老酒”酿造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此外,打造白酒行业超级IP“国粉节”,构建从“好玩”到“玩好”的新型粉丝经济模式;举办“二月二启龙步”非遗文化节,让酒文化在沉浸式体验中”活起来“;借助集点茶、焚香、琴乐、美食、美酒等于一体的“李渡国宝宋宴”,让消费者领略宋代的文化美学等。
通过与消费者互动,持续推进消费者对于白酒、白酒工业遗产价值的理解,凸显了李渡品牌的文化自信和品质自信,也是为白酒申遗不断打下群众基础。
频频亮相国际舞台,李渡酒香如何飘香世界?
事实上,当下我国白酒申遗的难点之一,即为国际化缓慢的问题。据了解,国内白酒开拓海外市场仅在少数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探索和尝试,缺乏战略规划和整体部署;目前海外市场白酒品类少、数量小、占比低,未被全球市场认可。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3年1-6月白酒出口量达796万升,出口额达3.93亿美元。对比同期全国规上白酒企业产量209.7万千升而言,白酒出口量占比仅为0.38%。现如今的白酒国际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近年来,头部白酒企业纷纷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这其中就包括李渡。
2023年,珍酒李渡集团上市,成为“中国白酒港股第一股”。在行业普遍艰难的新周期里,国宝李渡不仅顺利在香港上市,更实现了不俗的增长业绩,在资本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业内人士看来,李渡在品牌资产梳理、产品和品牌重塑、消费体验和文化传播等层面的成功实践,让集团将李渡视为强劲的“第二增长引擎”。对于申遗的推动,也有利于加速品牌的国际化建设,将白酒的受众推广到更广阔的消费人群,叠加资本的支持,李渡有望迸发出更大的势能。
有着优秀酒品质的李渡,已经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以蓬勃之势不断发展。
2015年,国宝李渡成功复刻的高端光瓶“李渡高粱1955”一经问世,就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大金奖”。 2019年,“李渡高粱1308”再度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大金奖”。 2023年,“李渡高粱1975”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金奖”。 至此,国宝李渡三款高端光瓶酒均荣获布鲁塞尔烈酒大赛大金奖、金奖。
而李渡也与中国白酒申遗实现了“双向奔赴”,一方面, 白酒申遗能更好地加快中国白酒的国际化进程,提升白酒国际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元代窖池的保护活化,创新沉浸式文化体验,李渡也加速了中国白酒申遗的步伐。
加快中国白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国家和民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行业人士认为,国宝李渡的深厚文化积淀,和国宝李渡携手组成的“中国白酒七子申遗”,将赋予中国白酒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在世界酒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