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好黑土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近年来,长岭县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面实现黑土地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大力实施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技术战略,切实保护黑土地的肥力不减、粮食增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资源环境永续利用。
长岭县是吉林省产粮大县,域内黑土地由于长期被高强度利用,导致耕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实际,长岭县成立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黑土地保护工作专家指导组和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统筹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2019年至今总投资超过8.85亿元,针对保护黑土地涉及内容多的特点,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切实有效提升耕地质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多年来,长岭县创新驱动、因地制宜全力推进配方施肥进村入户到田,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快减量化施肥技术推广和应用。2019年至2022年,累计对350万亩基本农田开展了“把脉问诊”,采集化验土样1万余个,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卡1万余张。以测土配方技术为支撑,结合西部半旱区实际,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耕种及旱作节水增粮技术,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实施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近年来,长岭县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应用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等技术,推广高效植保机械精准施药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措施。2019年至2022年,年均农药使用量减少31吨左右,实现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强化农膜回收利用。长岭县积极推进政府、农户、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全县废弃农膜回收清理,2019年至2022年,全县农膜回收率均超80%,为减少废弃农膜对农田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2018年至2021年,长岭县累计推广保护性耕作1400万亩,累计发放补助资金3.1亿余元,对全县2400余台作业机具加装了远程电子监测设备,建设了1个县级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应用基地,并委托吉林农业大学进行实施效果监测。这些保护性耕作措施,既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又能疏松土壤、增加孔隙度、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200元左右,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有序推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长岭县成立领导小组,以乡镇(场)、街道为主体,深入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排查、收集和处理工作,全面提高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共设立农药瓶回收存放点40个,累计回收农药瓶107吨,转运至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近80吨,处理率达100%。
高效实施秸秆综合利用。2019年至2022年,长岭县秸秆“五化”利用年均220万吨左右。其中,秸秆肥料化利用约80万吨、饲料化利用约120万吨、基料化等其他利用约20万吨。同时,采取秸秆粉碎还田、碎混及增施有机肥,不但节省了人力物力,还保墒、培肥地力、增产增收。
通过多项举措,长岭县黑土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耕地质量有效提升,土壤肥沃、旱涝保收、永续利用的大粮仓初步呈现,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