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国际交流频繁密切。新时代,西安肩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新使命,明确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新定位。2020年3月25日,为加快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西安市发布《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规划》,旨在打造千亿级现代金融产业,增强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的战略支点作用,提出了“一高地两中心”的战略定位,即丝路科技金融高地、丝路要素市场中心、丝路金融人才中心,建设服务于西安“硬科技”创新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生态,建成金融资产、文化产权、企业股权、能源资源等具有较高国际化程度的要素交易市场,建成一批知名的金融教育机构和金融研究机构等目标。
10月19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围绕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情况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迪在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西安市发布《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发展规划》三年多来的实践情况。
陕西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刘迪
刘迪表示,总的看,在全省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市以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建设为统揽,主动承接国家创新试点,深入开展金融招商,积极扩大对外开放,2022年西安市金融业增加值1236.92亿元、同比增速6.5%、占GDP比重10.77%;今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706.18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12.6%。金融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排位第一的生产性服务业。西安市连续多年成功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跻身中国金融中心指数区域金融中心十强。
主要进展有四个方面:一是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举办全球创投峰会,现已成为国内创投行业颇具声誉的年度盛会。召开中国金融四十人曲江论坛,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探索西安路径。二是积极承接国家创新试点。积极申报全国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成功获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数字人民币在文化旅游、民生服务、大学校园、商业连锁、示范街区等领域全面应用。三是加大机构引进力度。以健全金融机构体系为抓手,持续提升发展能级,全市外资金融机构达到24家(外资银行业机构6家、外资保险机构16家、证券期货机构2家)。吸引金融机构设立法人总部、区域性总部、专业子公司、金融功能中心,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15家,正在筹建9家,选址1家。四是推动金融创新。创新首单不断涌现,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首贷中心、农户信用等级“整村授信”等工作深入推进。
刘迪介绍,下一步,将立足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大战略、大愿景,把握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的时代定位和角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资金融通以及绿色金融等先行先试政策。按照“资源集中、错位发展”的原则,加快高新区金融核心区建设,强化西咸新区金融功能承载力。大力发展科技、能源、文旅、绿色等特色金融业态,形成特色鲜明、竞合有序的金融功能区。全力以赴提升西安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国际竞争力。(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