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董宝珍
四、是谁捅破了这层纸
1、没法用西方的语言、西方的素材来捅破这个纸,但是中国的文化特别适合这个东西,我们用中华文化能陈述清楚
成先生:
赵先生,我注意了你讲了一句话,董老师捅破了这一场纸,我一直感觉是董老师他提出这个偏差理论,我感觉董老师用咱们中国人的话把何为价值特别深刻的解释清楚了,价值是偏差,无扭曲不价值,无偏差不价值,这个东西给提示出来了。
第二点,我们不能偏向物,也不能执着于心,我想到了否极泰基金的配置,从去年开始,由低估的指数化低估的配置到了的成长的低估的配置,也是他的一个投资理念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他以前单纯注重低估了,但是他现在投资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它就是带有成长性的而且是低估。他和李录在这个方面即要成长公司又要投资低估的公司,这方面是要有相似之处。
赵先生:
不是说巴芒他不懂得这个东西,这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短板,是因为西方他对这方面的素材,对人的行为怎么让内心平静,怎么认知世界的这种哲学宗教的思想他太少了,巴芒无法对这方面进行过多的阐述,但是他们会告诉你在这种心态下是怎么样,最后他会告诉你什么,告诉你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奉献的人,他会告诉你这样,但实际上他首先要做到这个结果,还是你的内心悟到了,只是说巴芒或者一些人他无法进行一种理论上的阐述,因为他没有这种文化背景。
实际上任何投资的人他能做到大师的级别,他最终一定是经历了这种在事上磨练,让自己的心已经磨练得很清静了,磨练得很光滑了,磨练得能真正的反映这个世界,他一定是做了这个功课的,只是说他没法用西方的语言、西方的素材来捅破这个纸,但是中国的文化特别适合这个东西,所以说我们用中华文化能陈述清楚。
他们有可能更着重于实践,他们不像董老师对理论有这么深层的一个研究或者兴趣,所以说董老师是真正突破了这个纸,把这个东西理论化了,把这个东西说得更清楚了。
董老师已经没有偏执于低估,实际上这个道理巴芒和李录在实践中他们确实是这样做的,买优秀公司的芒格,他自己每日新闻买了一大堆银行,李录他是既买了比亚迪,又买了美观科技,这种所谓的科技和成长性公司,又买了银行,他们实际上他们的行为可以知道,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特别的偏向于哪一点,他们其实在实践中还是看的偏差。
但是在理论上,因为他们有可能更着重于实践,他们不像董老师理论对理论有这么深层的一个研究或者兴趣,所以说董老师是真正突破了这个纸,把这个东西理论化了,把这个东西说得更清楚了,把他们实践的内容,因为他们有可能更把自己作为一种企业家投资家,而董老师他自己更偏向于一个学者,我是这样认为。所以说董老师更愿意去把理论完善,更愿意去把这个东西在理论上研究清楚,是这样。
为什么我喜欢东西方文化这样穿插来讲,我很惊讶地发现,我恰恰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情。我一方面接收董老师的一些智慧,一方面接收古圣先贤的一些智慧,一方面接受这些西方的一些智慧。最后我会惊讶的发现这些东西上面有很多的联系点,很多的相同点,甚至这些东西是以一种未知的东西,反而以相同的方向连接起来,他们最后告诉你的是一个事情。
学习小结:
1、价值投资思想与什么有关?与人性有关,与文化有关。
2、价值投资思想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资本市场上要解决的矛盾归根结蒂要解决的是人类动物进化产生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进化产生的道德规范的矛盾。我们的大脑有几亿年的进化历史,非常发达。而同时人的社会属性也发达,智人出现以后,我们开启了文化进化,慢慢开始和我们自身与生俱来的生物进化发生了根本性的矛盾。我们的追求不再止于欲望、享乐、传代,而是更渴望一种持久的和平、持久的幸福,开始追求对他人、集体的责任,对道德、意义有了更多追求,和纯生物的自我发生了根本性矛盾。——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中P407
3、是谁捅破了这层纸?是董老师经过近二三十年投资实践,用中华文化捅破了蒙在价值投资思想上的这层纸,这层纸是指的是:什么是价值?投资的本质是什么?财富到底来源于哪?
4、董老师捅破的价值投资头上这层纸,然后董老师将自己写的书发给人们,书的扉页上写着:无扭曲不价值;财富来源于心灵;投资表面是认知博弈,本质是人性博弈;人为财富之本,心为财富之源,他用中国人听得懂的话说出了价值投资的真谛。
5、为什么不是外国人讲出了价值投资的真谛呢?
董老师之所以捅破这层纸,凭的就是“财富来源于心灵”这句话。中华文化在精妙绝伦处,往往是在体悟、实证和阐明心的奥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能够详细地去描述何为心。
心是身之主宰,它体现在起心动念上,起心动念决定了意识、语言和身行,意识、语言和身行决定了事。中华文化宝库中儒家思想的心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董老师将心学和资本市场上价值投资思想结合在一起,提出了财富来源于心灵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