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石杂谈
昨日晚间牛市氛围都拉满了,今天沪指今年来也迎来首次高开,但让人想不到的剧情依然是低走。不过,临近午盘,指数有小幅拉升。
盘面上,深度调整股继续跌跌不休,半导体指数跌超3%,技术硬件与设备、制药、汽车、材料、消费等跌幅居前。
高股息之风继续走强,电信、能源、保险、运输、公用事业、银行等板块走高。
市场阴跌之下,玄学炒股席卷A股,最近的玄学是“中”和“华”,中华的中,中华的华,由于既有中又有华,深中华连续12个涨停,意为深爱中华,寄托了2亿股民的爱。
在玄学之巅,最疯狂非欧美ETF莫属,美国50ETF直接三板,成交额只有500万,严重高估让人直呼离谱,错愕之余不禁有博主感慨: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昨天小作文让A股反弹,今日小作文又让A股胆悬,昨天还说限制险资净卖出,今天又传放开基金净卖出,不觉打乱了市场预期。其实,公募放开卖出这事从年初就传的沸沸扬扬,不懂咋还恶性螺旋的来炒。
近期,外资们也是集体看好A股,高盛、野村、摩根土丹利纷纷发声: 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关注市场超跌机遇!
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表态短期内看好A股,认为目前A股流动性比H股更好,加上“国家队”力量也比H股强,且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因此,短期内A股跑赢H股概率高,在行业配置方面建议聚焦科技,包括硬科技和互联网板块等。
其实,股市又跌核心还是市场信心问题,正如著名金融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学院院长吴晓求近期表示,恢复市场的信心,是当下最重要的。
吴晓求呼吁现在可以暂缓IPO,同时,吴晓求提出要继续在IPO注册制、融券机制和减持规则上做全面改革,以恢复市场信心为首任,制度改革是长期任务,稳定市场信心是目前的工作重点。
当然了,近期股市大跌还有不少原因:1)雪球结构产品进入集中敲入区域,形成市场恐慌;2)美国继续添加黑名单企业,共和党初选;3)俄乌、中东、朝鲜半岛等局势;4)股指期货空单;5)上市公司减持;6)新股发行;7)限售股依然可以转流通;8)行情遇冷、裁员降薪等等。
不过,继逼空、核心产品跌破预警线后,李蓓刚刚发声,他的观点变得谨慎,而且已经战术性减仓,且认为做好持久战准备。
她昨日发表《准备好打持久战,但依然不怀疑国运》微信文章,信息量比较大,有道歉、有自信、有傲娇、有阴阳。总之汇成两句话:误判政策导致前期太乐观,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但依然相信国运;经常被黑被嘲笑,财富自由有风控,自信业绩不差,让媒体赚取流量和收入,是在积德。金石杂谈总结其20大观点,以飨读者:
1)市场的表现显著弱于我的预期。半夏宏观对冲跑输基准,去年年中高点以来的最大回撤达到了25%。
2)写了一封很长公开信,同事建议不要发,会被媒体疯传。李蓓认为错了就是错了,被群嘲是正常的。
3)无论经济还是市场表现以及宏观政策力度,均低于我的预期,过去几个月犯了速胜论的错误,对中短期政策理解不深刻。
4)在看到右侧信号明确之前,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首先是做好防守,保存实力。
5)依然相信二十年一遇的牛市仍会到来,并且不会太远,但之前可能需要多等待若干个月或几个季度的底部震荡分化。
笔者备注:此前的观点是逼空,岁末年初是重大契机,如今将牛市推迟几个月甚至几个季度,而且做好的持久战的准备。很明显观点变得摇摆和谨慎,看衰短期,坚定长期牛市!
6)过去误判核心没充分考虑好政治和政策的因素,在去年三季度以后转向乐观,正是看到了政策持续转向的趋势。但近期发现,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节奏,都有所回摆。地产政策无论实际落地的力度还是执行的速度,都显著的低于预期。
7)GDP大约5.2%已完成目标,但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名义增速,过去一年多持续下行,最新仍在下行。正因政府目标已完成,期望的政策落空了。这种分裂,两三个月内,是无法逆转的。
8)名义GDP拐头之前,市场能得到低估值和资产荒的支撑,难以大跌,但也难以进入牛市主升浪。在看到右侧信号明确之前,我决定先做好防守,保存实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9)半夏资产组合有三部分构成:进攻的地产股和地产链(房价企稳重新买入),中流砥柱的大盘宽基指数(沪深300下行风险有限,继续持有),防守的高股息类(无论名义增速是否起来,高股息可攻守兼备)
10)在名义GDP拐头,地产企稳回升前,后续我们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加强风控;一方面短期没有大幅上涨踏空风险,总体风险预算降低一半。(我没理解错的话,是仓位大幅减仓?)
11)沪深300+高股息,作为基础持仓。会积极寻找一些商品类的机会,但也不能着急,开春后可能会存在一些库存周期拐点的机会。
12)虽然我过去3个季度看多中国做多中国亏了钱,虽然我已经战术性的减了仓,我只怪自己之前认知还不够。不打算抱怨国家责怪政府,也不会因此怀疑国运。中短周期的节奏和长期的前途不是一回事。(战术性减仓,怪自己,不打算怪...有点牛掰)
13)上周半夏旗下有一支基金下跌到0.84,触及预警线,引发媒体狂炒。我们有一套成熟的风控方案,在预警线和止损线之间,设置了5个分界线,净值下滑就梯形降低仓位系数,净值回升则对应的梯形提高。基本是不可能到止损线的。(也就是半夏投资因为预警线会战术性减仓,且会随着净值下滑会持续性的减仓)
14)媒体喜欢写我,我也习惯了,并表示理解。在媒体领域,流量,是一部分人工作的KPI,是一部分人生活开销的来源。大部分媒体人,其实收入都不高。如果我帮一些人完成了KPI,帮一些人提供了生活来源,也算积德吧。(嘲笑我们媒体人收入不高?为完成KPI和流量?蓓姐是在积德。一看就是老阴阳人了)
15)半夏宏观对冲主基金没有预警线和止损线,从最高点回撤25%,是历史最大回撤。但回溯存续20年以上的投资大师,历史回撤无一例外超过20%。金融危机平均10年一遇,多周期共振的调整大致是20年一遇。现在中国就处于这种多周期共振的环境,官方说法是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类比投资大师,20%回撤很正常)
16)既然要干一辈子的投资,无论因为环境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阶段性运气的原因,肯定会遇到2~3次百分之20以上的回撤。肯定会有若干次失去一部分人投资人的信任,若干次基金规模的显著萎缩。(从未怀疑过个人能力,回撤是因为环境和运气)
17)在个人的财务安排上。没有任何的负债。大部分资产都放在基金里,但依然给自己和家人留有一笔现金,足够按当前的生活水平开销20年。(财富已自由,勿cue)
18)在基金投资上。我给自己设了一个内部风控目标,回撤15%。要求在15%之后显著压低风险预算的上限,给自己一个硬枷锁以免完全失控。(这个好,设定风控目标,关键在于执行)
19)顺风的时候,不激进扩大规模,不在高点主动营销,不过快的扩大团队人数。规模每上一个台阶就主动封盘,巩固运营和投研。
20)大家不要担心我,我很好,经历过大风大浪,每年都被媒体黑好几次。我会纠错和止损,会持续学习和进步,但我从来不怀疑自己,我喜欢这个工作,一直相信自己会是中国最优秀的投资人之一,不会因3个季度的回撤改变,我会用未来几十年证明这一点。
最后金石杂谈再次总结下对投资者比较重要的几个点:1)政策预期有所误判,短期几个月几个季度会震荡,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自己已经减仓,降低了风险预算,随着净值下跌还会减仓;回撤20%不是自己的问题,是环境和运气的问题,自己会成为最好的投资人之一,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