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反垄断和进步时代是如何发生的(美国反垄断法有多厉害)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1. 两个时代

我一直都对美国历史上的镀金时代和紧接着的进步时代感兴趣。

镀金时代大概是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到西奥多·罗斯福当上总统这一段。这一段是美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美国实现对英国的经济赶超,基本上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这段时间出现了很多人类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他们创造出了很多大公司。包括今天大家仍然耳熟能详的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范德比尔特、斯坦福等人。

紧接其后的就是进步时代,从西奥多·罗斯福当上总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为什么叫进步时代,因为在这一时期确实发生了很多对于美国人而言确实称得上进步的事情。这些事情主要包括:劳工权利得到了一些保障,很多保护普通人的法律得以出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保护自然环境,报纸杂志上整天是对富人和腐败政客的批判,以及反垄断——最著名的就是对洛克菲勒创办的标准石油公司的分拆。

这样粗颗粒度的描述,我猜会让你想起我们刚刚经历的几十年。很多人都做过类似的比较,尤其是前半段的镀金时代。高瓴资本的张磊曾经公开说过,他为什么对中国感兴趣,是因为在中国你能同时遇到洛克菲勒、卡内基、福特和贝佐斯这样的人。中国有一个压缩了的镀金时代

镀金时代同时发生着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大公司和巨富的出现;第二件事是贫富差距的扩大和不平等。而后一件事,在美国正是通过进步时代来矫正的。

所以,进步时代是如何发生的?

2. 思想背景

我刚读完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改革年代》,霍夫施塔特提供了一个解释和梳理。我试着总结下。

首先,进步时代的发生有它的思想背景或者叫思想资源。

这种思想资源开始时叫平民主义。平民主义是从美国的农业神话发展出来的。土地被人格化地想象为一位母亲,商业则是个妓女。农业神话的底层是自食其力的小业主神话。平民主义的信奉者,向往的是回到19世纪早期的美国,那时节没有太多百万富翁,也看不到太多乞丐,劳动者前途光明,农民生活富足,政治家们会对人民的意愿做出回应,也不存在什么金钱势力。由此可见,把过去视为一个乌托邦,不只是我们有。

在平民主义看来,美国的问题在于金钱势力,美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与利益集团的对立,公众与财阀的对立,劳苦大众与金钱势力的对立。所有问题都是因为金钱势力的存在,他们收买政客、盘剥大众、压迫自力更生的小业主。

平民主义的很多主张,后来被精英们吸纳,和进步主义融合到一起,从乡村和地方话题,扩展到城市话题。因为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一定是城市化的增长,城市里的不公平和腐败现象更加触目惊心,而且更容易被看到。吸纳了这种思想的精英很多都出身豪门,比如像亨利·亚当斯,是美国国父家族的成员,比如罗斯福家族的西奥多·罗斯福,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

简单而言,这种思想认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经济上个人主义和政治上民主的理想时期,但是被大公司和腐败政客玷污了,要想重建这个理想时代,就必须打击大工业家和大金融家为代表的金钱势力。所以,罗斯福反垄断的第一枪打的是摩根的北方证券,之后持续不断攻击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帝国,这些举动在当时都大受好评。

3. 推动者

除了大众情绪之外,推动进步时代发生的还有两类人群,如果用常理来看,其实不像是会相信金钱势力阴谋论,认为打倒资本家就万事大吉的人。

第一类人属于精英阶层。比如前面提到的亚当斯和罗斯福,他们都属于美国式的贵族家庭。所以西奥多·罗斯福的传记,会把罗斯福的反垄断行为称为是罗斯福对自己所属阶层的背叛。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霍夫施塔特给出的一个解释是地位革命内战之后,大城市的飞速发展,大型工业厂矿的建设,铁路网络的修建,公司作为最重要的企业形式的崛起,都剧烈地改变了原来的社会,也使得权力和声望的分配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地位革命造成的结是:那些绅士们认为,他们这个阶级和群体原本拥有的权力和地位,现在却被暴发户般的制造商人、铁路商人,以及有权势的银行家族夺去了,他们要拿回属于他们的东西。

第二类人是知识分子,尤其是新闻记者和编辑。跟进步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词是扒粪运动,指的就是记者和编辑对于腐败现象和大公司丑闻的持续揭露。霍夫施塔特说:进步主义的成就相当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新闻业。民众的不平需要有具体的对象,而那正是扒粪者们提供的。

好玩的是,其实也正是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才让报纸和杂志的发行量和影响力空前扩大。记者们利用影响力,给了经济繁荣的促进者也就是大公司和大亨企业家们一个教训,平衡他们的权力,让他们向好发展。

这里面最著名的例子是艾达·塔贝尔对洛克菲勒和标准石油公司的报道。塔贝尔的父亲就是一个小业主,在竞争中被标准石油公司碾压。她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小创业者被垄断公司和金钱势力伤害的案例。

4. 权力与情绪

进步时代取得了很多成就。我相信这些成就其实也是过去大声疾呼要重视贫富差距和不平等问题,重视过度商业化和警惕大公司的中国人想要取得的。

这些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呢?

第一是通过国家权力的扩张。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美国政府当时面对的问题其实是国家权力的有限性。当时美国政府是名副其实的小政府,因为美国人一直警惕的就是权力集中这件事。所以,相当于为了拯救经济上的个人主义,扩张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国家必须足够强大,才能在与公司的实力对比中占据优势。

但是霍夫施塔特说:国家权力必须扩张,但国家也必须中立国家不能是反公司的,甚至也不能是反大公司的,它必须在社会中的所有特殊利益之间严格保持中立它既不能偏袒富人,也不可偏袒穷人,既不能向资本倾斜,也不可片面支持劳工,而是要不计阶级差别,为所有正派的、诚信的、守法的人们服务政府应该比所有的利益群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必要时甚至能够站到这些群体的对立面。

第二是取得公众情绪的支持。进步主义运动的发生,主要还是因为大众的参与,以及对人们的道德义愤的唤醒。

一方面是因为中产阶层也会对自己看到的触目惊心的贫穷、不平等以及腐败,内心愧疚。另一方面,也有地位革命的原因,在大多数心怀不满的公众看来,美国财阀阶层最令人恼恨的地方,并不在于它在经济上对公众大肆抢掠,而是在于它令公众显得无足轻重……增长是正确的,也是合理的,可是增长的速度一旦达到某个程度,就必定是不道德的。同时,对于工业家的丑化,也让大众认为,这些巨头们只不过是一群毫无品味和同情心的贪婪之徒。

有了公众情绪支持、政府获得了足够权力,媒体又提供了现成的靶子,无论是对大公司的打击,对不公现象的矫正,都自然发生。

5. 情绪的终结

进步主义运动为什么没有一直持续?我梳理一下霍夫施塔特的论述,至少有下面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反对金钱势力或者说反对巨富的运动,内在就有一种张力,让它不可持续。这个张力是,这些大企业的缔造者本身就是美国价值观中关于个人主义和白手起家奋斗致富的践行者。英雄和恶徒很难一直同时施加在一个形象身上。

所以,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知识分子威尔逊说:我支持大企业,但我反对托拉斯。最著名的扒粪记者之一塔贝尔说:我很快明白,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想要的只是攻击。对于冷静的调查结果毫无兴趣。之后她变成了一个商业的讴歌者,写了一系列关于商业成就和进步的文章。

第二个原因是,随着时间推移,公司证明了单纯从效率和技术层面,大规模组织确实要比那种无序竞争之下的小规模经济单位要进步。消费者的确享受到了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个原因是,公众情绪变化了。霍夫施塔特说:我们必须牢记,1900年延续到1914年的整个进步主义情绪,并不是对经济萧条的反应,却正好是对经济繁荣和富足的反应。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又经过了一段高速增长和繁荣,但是到1929年就迎来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时候,人们关注的更多是将商业生活视为一定前提,以提供大量工作机会,而不是如何去破坏较为大型的公司。

所以,在随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时期,大公司和垄断问题始终居于次要地位,居主要地位的是对一条经济复苏之路的无尽探索。

是的,对繁荣之路的无尽探索,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