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真来了(90后真的老了吗?)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下载

  作者:程苓峰

  来源:卢泓言公众号

  杨植麟让我眼前一亮,我很多年没有这样亮过了。

  据说他的月之暗面创立不到一年就成为估值最大的新创人工智能公司,超过所有曾经跑出来嚎叫的60后70后80后,我就去用了他的kimi智能助手,第一个问题,卢泓言跟程苓峰谁更厉害,对于这个问题,文心一言说他们是两个人,GPT4和Gemini也说他们是两个人,只有kimi上来就直接说这是一个人。

  把我惊艳到了。因为搜索引擎里搜不到一个网页说这是一个人,所以这个答案必须整合看似不相关的内容再分析而得出的。

  第二个问题,上帝就是佛性,你怎么看?文心一言说这两个是不一样的东西,但是kimi和GPT还有Gemini都说他俩有相同之处,在这三家里面,kimi相对于GPT更犀利直接,他猜出了我的用意,他说,你可能是想要打通不同形式之下的本质,但这有点危险,你需要谨慎。

  但回答更有理性质感的是Gemini,他列举出具体的相似,比如上帝和佛性都是全知全能,但同时又列举了差异,比如一个是人格化的,一个是非人格化的。综合而言Gemini更细致精准,我想这个回答已经超越了95%以上的做过研究的人,但也同时证明了AI只是在鹦鹉学舌而已,他没有真正的体验,最后那层窗户纸他还捅不破。

  不过Gemini这个细致的回答是有代价的,由于追求颗粒度太细,所以有了巨大的幻觉,对于卢泓言跟程苓峰谁更厉害的问题,Gemini竟然说他们是围棋选手,还一本正经说哪一年拿了冠军,文心一言至少还知道他们都是码字的媒体人。所以在我这样一个文科生看来,kimi综合能力完胜。

  第一次听到杨植麟讲话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干净,因为非常干净所以非常流畅。即使我完全听不懂他说话的意思,完全不懂人工智能,我只是在听这个人说话的纯感觉,也觉得这个人很厉害。你可能以为我在吹牛,但这是我真实的感受。

  如果你去听李彦宏说话,周鸿祎说话,王小川说话,李开复说话,甚至听王兴或者张一鸣说话。那是不同的感觉,他们的声音都已经不那么干净了,包含了很多的情绪,更多的自我,更多的疑惑,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技巧,更多的皱纹。因为不够干净所以不够流畅,因为不够流畅所以不够力量。

  我也是一样的,如果换一个1993年的写手,他是媒体界的杨植麟,他一定不会像我这么啰嗦,他一定有简洁有力的表达。

  那么问题来了,干净什么时候可以打败皱纹?干净是不一定能够打败皱纹的,在某些历史阶段,如果此前30年的日本,有一两代的日本人是失去的一代,干净没有能打败皱,干净反而成了累赘。

  2006年我写《生于80年代》,当时看到20岁出头的几个80后,戴志康、李想这些人野心勃勃,初中就玩电脑,有数字时代的本能,他们可能突破70和60后对互联网的统治。很多人被这个故事打动了,但现实打脸,最早要到十年之后的2016年,抖音和拼多多才前后脚上线,SheIn才一百来号人,80后才冒出接管权力的苗头。

  今天黄峥、张一鸣、许仰天三个80后把全球电商市场搅到天翻地覆,拼多多和字节凭全球化把阿里和腾讯盖过,离2006年那个预言已经过去十八年。有人说李想还是很厉害,可这个行业的开拓者和老大是马斯克、王传福、曾毓群,理想不过是一个跟随者、微创新、集成商,20年前的联想,10年前的小米。

  2006年还是PC互联网盛世,70和60后早就提前占领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时冒出来的80后不管战斗力多强,都不可能凭空开天辟地。

  那个80后的救世主,一年以后发布iPhone的乔布斯本尊是一个50后,而且是长在唯一科技强权美国的操作系统上。那个时代的中国80后注定活在70和60后的影子里。直到十年后移动互联网,那些在这十年历练过人生又没有PC互联网包袱的80后才抓住机会。

  2006年就冒头的80后就坏在出道太早。那一年黄峥、张一鸣和许仰天要么还在学校,要么刚开始打工。

  在老世纪里,皱纹压制干净。在新世纪里,干净打败皱纹。

  移动互联网对于张一鸣、黄峥、徐仰天,就是AI对于杨植麟。马化腾比张一鸣大12岁,张一鸣比杨植麟大10岁。

  但我还是有一个问题,在iPhone出来之前,没人知道会有这么一个东西,所以移动互联网是颠覆性的,给了新人机会,但AI已经有很多年了,数据和算力都需要积累,但为什么老人和老公司还是不堪一击?

  有个投资人说,此AI已经不是彼AI,就像北京猿人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一样,当革命到来的时候,经验都是负担,所有脑回路都是负担。

  我想善意的杜撰一下,现在李厂长最应该做的就是去告诉杨植麟,我想要收购你,多少钱都行,然后让我们成为一家公司,然后你成为这家公司的CEO和董事长,你有超级投票权,完美接班人找到了,我就可以退休了。但杨植麟应该会告诉他,不,我怎么会做这么蠢的事情,当年字节跳动可以收购微博,但张一鸣收购了吗,没有,我们都要向前看。

  在王慧文的光年之外横空出世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名字实在太霸气了,太有想象力了,你对比一下其他的名字,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混元、百川,太没想象力了,太呆板了,有些真的土得掉渣,居然今天还有人刻意把自己的名字放到企业的名字里去,天呐。

  可是等看到月之暗面这个名字,确实比光年之外好一等,月之暗面够广阔,但也有场景,有锚点。光年之外没有锚点,所以广阔变成了虚无。可能王慧文兄就这样焦虑了。

  其实名字对了事情就靠谱了,因为名字就是小宇宙,是发心人心念的体现。

  所以我去搜了一下,才知道是50年前一个西方乐队的一首歌,然后我才知道杨植麟是一个狂热的摇滚爱好者,他在清华的时候甚至要和一个同学组乐队,后来这个人成了他现在这次创业的合伙人。你知道苏茨克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吗,就是那个OpenAI的首席科学家,AI之父的大弟子,逼宫沃特曼的人,他在一个视频里如痴如醉的弹钢琴。艺术和科学交汇在一个生命身上。

  据说杨植麟从清华毕业的时候是年级第一,最重要一个细节是他在一个综合考试里得到是满分。当年比尔盖茨和室友鲍尔默一起创业,他们都是哈佛的高材生,但在某个考试里鲍尔默得的99分,而盖茨得的是100分。100分和99的差别是什么?不是我比你强1%,而是我比你强无数倍。鲍尔默不可能理解盖茨。

  前几天有个投资人讲,最近从美国回来的AI博士很少了,前几年更多,这个话之所以被业内反复转发,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个真实的问题,但我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在低层面的问题,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可能不是一个真实的问题。今天这些人回来的难度有比当年钱学森回来更难吗?

  杨植麟让我眼前一亮,因为他迷恋摇滚,也因为他在美国叱咤风云,跟最顶级的像杨立坤这样的人,跟Google和苹果最牛的人一起共事,一起发文,但他回来了,在清华做研究,然后创业,把最优秀的人串在一起,也因为他得的是满分,所有得99分的人都不可能了解那些得满分的人。满分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没有盲点的人,我们得99分的人所以为的束缚,在他那里可能正是窗口。